|
送張正彥法曹 / 作者:蘇轍 |
憶見君兄弟,相攜謁侍郎。
通經滉早歲,落筆舊章。
試劇何輕銳,當官便激昂。
三年知力竭,大府覺才長。
知已未如格,歸貲才滿囊。
舊書還讀否,師說近凄涼。
〈君以《三傳》及第,今廢此科。
〉
|
|
送張正彥法曹解釋:
《送張正彥法曹》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憶見君兄弟,相攜謁侍郎。
回憶起與你相見的情景,我們一同前去拜見侍郎。
通經滉早歲,落筆舊章。
從年少時就通讀經書,寫下了許多篇章。
試劇何輕銳,當官便激昂。
經歷了一次次的考試,你的才華和銳氣得到了展現。
三年知力竭,大府覺才長。
三年的時間里,你用盡了所有的才華,而大府卻發現你的才氣更加顯著。
知已未如格,歸貲才滿囊。
你的才能還未得到充分的認可,但你卻有收獲滿滿的財富。
舊書還讀否,師說近凄涼。
你是否還在閱讀舊書,老師說你現在的處境近乎凄涼。(詩中的最后一句是引用了蘇轍老師的評價)
這首詩詞通過送別張正彥法曹的方式,表達了對他才華橫溢、奮發向上的贊美和關切之情。詩中描繪了張正彥早年通讀經書、寫下舊章的情景,以及他在考試中展現出的才華和激昂的精神狀態。然而,盡管他的才華得到了大府的贊賞,但他的知己們卻認為他的才能還未得到充分的認可。詩的最后一句指出了張正彥的現狀,暗示了他在學術道路上的困頓和挫折。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流暢的句式表達了對張正彥的贊賞和對他未來的期望。同時,詩中透露出一種對知己和學術成就的思考和憂慮。通過描繪張正彥個人的經歷和境遇,蘇轍以寓情于景的方式表達了對友人的關懷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