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泰山四首 四禪寺 / 作者:蘇轍 |
山蹊容車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巖根,連峰轉相揖。
樵蘇草木盡,佛事亦蕭瑟。
居僧麋鹿人,對客但羞澀。
雙碑立風雨,八分存法則。
云昔義靖師,萬里窮西域。
《華嚴》具多紙,歸來手親譯。
蛻骨儼未移,至今存石室。
遺文盡法界,廣大包萬億。
變化浩難名,丹青畫京邑。
粲然共一理,?;文茏R。
末法漸衰微,徒使真人泣。
|
|
游泰山四首 四禪寺解釋:
《游泰山四首 四禪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蹊容車箱,深入遂有得。
在通往山中的小路上,容納著車和行李,深入其中才能有所獲得。
古寺依巖根,連峰轉相揖。
古老的寺廟依托在山腳下,連綿的山峰互相鞠躬致意。
樵蘇草木盡,佛事亦蕭瑟。
山中的柴草已經燃盡,草木也漸漸凋零,佛事也顯得冷清。
居僧麋鹿人,對客但羞澀。
住在這里的僧人像麋鹿一樣羞怯,對來訪的客人也有些拘謹。
雙碑立風雨,八分存法則。
兩塊碑石屹立在風雨中,象征著佛法的八個分法依然存在。
云昔義靖師,萬里窮西域。
回憶起過去的義靖師,他曾經遠征西域萬里。
《華嚴》具多紙,歸來手親譯。
攜帶著《華嚴經》的許多卷紙,回來后親自翻譯。
蛻骨儼未移,至今存石室。
雖然人已經蛻骨成灰,但仍然保存在石室之中。
遺文盡法界,廣大包萬億。
遺留下的文獻承載了法界的全部,廣闊無邊,包含了無數。
變化浩難名,丹青畫京邑。
變化浩瀚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用丹青繪畫京城。
粲然共一理,?;文茏R。
這個理念光輝燦爛,但是凡人難以理解。
末法漸衰微,徒使真人泣。
佛法末世逐漸衰微,使得真正的修行者感到悲傷。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泰山四禪寺的景象和寺廟中的佛事,表達了歲月更迭、生命無常的主題。詩人通過描繪山峰、寺廟、僧人等元素,展現了山水之間的變化和佛教文化的莊嚴肅穆。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佛法的推崇和對現世境況的憂慮,以及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珍視和思考。整首詩意深遠,給人以思考和沉思的空間,體現了蘇轍作為文人士子的文化情懷和對人生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