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病三首 / 作者:蘇轍 |
病作日短至,病消秋氣初。
山深足氛瘴,俗儉少肴蔬。
藥亂曾何補,心安當自除。
朝廷閔流落,已是脫遷居。
寒作埋冰雪,熱攻投火湯。
今生那有此,宿業未應亡。
委順一無損,力爭徒自傷。
頹然付一榻,是處得清涼。
一病五十日,復爾當解官。
不才歸亦樂,無食去猶難。
黽勉人應笑,低徊意已蘭。
舊師摩詰老,把卷靜中看。
|
|
復病三首解釋:
《復病三首》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在病中的心境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復病三首
病作日短至,病消秋氣初。
山深足氛瘴,俗儉少肴蔬。
藥亂曾何補,心安當自除。
朝廷閔流落,已是脫遷居。
寒作埋冰雪,熱攻投火湯。
今生那有此,宿業未應亡。
委順一無損,力爭徒自傷。
頹然付一榻,是處得清涼。
一病五十日,復爾當解官。
不才歸亦樂,無食去猶難。
黽勉人應笑,低徊意已蘭。
舊師摩詰老,把卷靜中看。
中文譯文:
再次患病的三首
病情每日稍有緩解,病魔漸漸消退如初秋。
深山之中空氣稀薄,平民儉樸少有佳肴。
亂服藥物又何益處,安守一顆寧靜心自行消弭。
朝廷對于流落之人關切備至,已是脫離原來的居所。
寒冷之時蜷縮于埋藏的冰雪中,炎熱之時投身于熱火之湯。
如今的一生何曾有過這樣的境遇,前世的因果未能消散。
委身順從并不會有所損失,奮力爭取只會自己傷害。
頹然地躺在一張床上,這個地方卻給予了我清涼。
一病已經持續了五十天,再次恢復做官的時機已經來臨。
即便不才之輩歸隱也會心滿意足,沒有食物卻仍然難以離去。
默默地努力,人們或許會嘲笑,低谷徘徊的心已如蘭花一般。
舊時的師長摩詰已經年老,拿起經卷靜靜地閱讀其中的內容。
詩意與賞析:
蘇轍在這首詩詞中抒發了自己在疾病中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首先,他描述了病情的緩解和消退,以及自己在貧困中過著樸素的生活。他認識到亂服藥物無法真正治愈病痛,內心的安寧只能依靠自己的調適。然后,他表達了對朝廷對流離失所者的關懷,并感嘆自己已經離開了過去的居所。
接著,蘇轍運用寒冷和炎熱的比喻,表達了人生的反復和無常。他思考著前世的因果和今生的處境,認為委身順從并不會有所損失,但過度爭取只會自傷。最后,他以一種頹然的姿態躺在清涼之處,表示對人生的接受和平靜。
整首詩詞流露出蘇轍在疾病中的堅韌和豁達的心態。他雖然身患疾病,但并沒有沉溺于自憐和消極情緒,而是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病痛和生活的艱辛。他對朝廷的關懷和流離失所者的同情,顯示了他對社會的思考和關注。同時,他也提醒自己和讀者要珍惜現有的清涼和寧靜,不要過于執著于功名利祿。
整首詩詞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通過形容病情、山中環境、食物和溫度等來傳達作者的內心感受和思考。蘇轍在寫作中表達了一種對人生的領悟,即無論是病痛還是流離失所,都應以平和、堅韌的心態去面對,珍惜身邊的清涼和寧靜,而不是過度追求功名和物質的滿足。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現實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它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