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鈐 / 作者:蘇轍 |
揚雄老病久思歸,家在成都更向西。
邂逅王孫馳驛騎,丁寧父老問耕犁。
禪房何處不行樂,壁像君家有舊題。
德厚不妨三世將,時平空見萬夫齊。
|
|
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鈐解釋:
《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鈐》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揚雄老病久思歸,
家在成都更向西。
邂逅王孫馳驛騎,
丁寧父老問耕犁。
禪房何處不行樂,
壁像君家有舊題。
德厚不妨三世將,
時平空見萬夫齊。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轍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鈐的情景。揚雄是指高士敦的字,他已年老生病,一直渴望回家。高士敦的家在成都以西,這里是他向往的歸途。在路上,高士敦偶遇了王孫,他騎著驛馬,代表著朝廷的使命。當地的農民們對高士敦的到來表示關切,詢問耕作和生活情況。高士敦在成都的禪房中行樂,無論在哪里,他都能感受到快樂。禪房的壁上有高士敦的舊題,顯示著他在這里的痕跡。高士敦的德行深厚,不妨礙他成為受到三世人尊敬的將領。時代和平,萬夫齊心,展示了社會的和諧景象。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高士敦赴成都的情景,表達了幾個主題。首先,詩人通過揚雄的老病和思歸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和渴望。其次,高士敦作為一位將領,展示了他的品德和聲望,他的德行深厚,使得他受到三世人的尊敬。最后,詩人通過描繪農民們的關切和和諧的社會景象,表達了時代的平安與萬眾一心的精神。
整首詩詞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高士敦的敬意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高士敦的形象和他與人民的互動,詩人展示了一個和諧、安寧的社會景象。這首詩詞既有情感的表達,又有社會意義的體現,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簡潔的語言,使讀者能夠體驗到作者的情感和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