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旱府中取虎頭骨投邢山潭水得雨戲作 / 作者:蘇轍 |
邢山潭中黑色龍,經年懶臥泥沙中。
嵩陽山中白額虎,何年一箭肉為土。
龍雖生,虎雖死,天然猛氣略相似,生不益人死何負。
虎頭枯骨金石堅,投骨潭中潭水旋。
龍知虎猛心已愧,虎知龍懶自增氣。
山前一戰風雨交,父老曉起看麥苗。
君不見岐山死諸葛,真能奔走生仲達。
|
|
久旱府中取虎頭骨投邢山潭水得雨戲作解釋:
《久旱府中取虎頭骨投邢山潭水得雨戲作》是蘇轍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久旱府中取虎頭骨,投邢山潭水得雨戲作。
長期的旱災中,人們在府中取下虎的頭骨,將其投入邢山潭水中,結果獲得了雨水,于是寫下這首詩。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界中的龍和虎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于強者的敬意以及對生命的思考。雖然龍虎都具有猛氣,但龍有生命的力量,虎則已死,它們在氣勢上略有相似,但龍活著對人類并無益處,而虎死后也無法再為人類做出貢獻。詩中的虎頭枯骨金石堅,被投入潭水中后潭水開始旋轉,這象征著生命的轉變和返歸自然。最后提到了一場風雨交加的戰斗,父老們在清晨起來觀望麥苗的生長。作者通過這些形象描繪了生死、自然和人類的關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龍虎的對比和生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觀察和思考。詩中的龍虎象征著強者和英雄,它們的存在與生命的意義之間展開了一種思考。作者通過虎頭枯骨和潭水旋轉的形象,傳達了生命的轉變和返歸自然的觀點。最后的風雨交加和麥苗的生長,暗示著生命的不息和自然的力量。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深刻的思考,給人以啟發和感悟。
這首詩表達了對于強者生命力和生死意義的思考,以及對自然和人類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它通過對龍虎、虎頭枯骨和潭水的描繪,構建了一個意象豐富的情境,給人以深思和啟示。同時,它也展示了蘇轍獨特的語言表達風格和思想深度,是一首值得欣賞和品味的宋代詩詞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