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原塔 / 作者:蘇轍 |
屈原遺宅秭歸山,南賓古者巴子國。
山中遺塔知幾年,過者遲疑不能識。
浮圖高絕誰所為,原死豈復待汝力。
臨江漮慨心自明,南訪重華訟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傷,強為筑土高岌岌。
|
|
居原塔解釋:
《居原塔》是蘇轍創(chuàng)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屈原的遺址在秭歸山上,那里曾是古代巴子國的所在。山中有一座遺留的塔,過往的人們遲疑不敢確認它的來歷。這座高高矗立的塔又是誰所建呢?屈原已經(jīng)去世多年,豈能期待他親自動手呢?站在江邊,望著漮水澎湃,內(nèi)心中的慨嘆自然而然地涌現(xiàn)出來。他南下尋訪重華,為孤直而奮斗。然而世人卻不了解他的悲傷,只看到他努力修筑土墻的高高在上。
詩意和賞析:
《居原塔》以屈原的遺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蘇轍對于歷史的懷念與思考。詩中提到的居原塔,是屈原故居的象征,是一個見證了屈原輝煌過去的遺跡。然而,時光流轉(zhuǎn),人們對于這座塔的來歷已經(jīng)模糊不清,過往的人們也難以辨認。這種描寫在詩中顯現(xiàn)出一種深深的歷史沉思與人事更迭的感慨。
詩中的江邊景色和漮水的描繪,給人以寬廣和壯麗的感覺。它象征著自然的力量和時代的變遷,與屈原的悲愴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蘇轍站在江邊,不禁感嘆人事如夢,歷史更迭,然而他內(nèi)心中的堅定和追求卻依然清晰。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苦衷。他提到世人對于自己的悲傷并不了解,只看到他努力修筑土墻的高高在上。這里的土墻可以被視為一種象征,代表著世俗的境界和功名的追求。然而,詩人蘇轍卻堅守著內(nèi)心的堅定和真誠,盡管他的悲傷和愿望未能為世人所理解。
整首詩以對屈原和歷史的懷念為主題,通過描繪山、塔、江等景物,展現(xiàn)了作者蘇轍對于歷史傳承的思考和對于真誠追求的堅守。它表達了一種對于歷史沉淀的敬畏和追求真實的態(tài)度,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