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賢堂 / 作者:蘇轍 |
楊公守臨汝,俯仰八十載。
推遷城市非,散落篇章在。
外物固難必,清名竟安賴。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
飛翔棟宇回,滉蕩波流對。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穢。
遺編訪諸子,翠石補前廢。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愛。
|
|
思賢堂解釋:
《思賢堂》是一首宋代蘇轍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思賢堂
楊公守臨汝,俯仰八十載。
推遷城市非,散落篇章在。
外物固難必,清名竟安賴。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
飛翔棟宇回,滉蕩波流對。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穢。
遺編訪諸子,翠石補前廢。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愛。
中文譯文:
思賢堂
楊公守臨汝,俯仰八十載。
推遷城市非,散落篇章在。
外物固難必,清名竟安賴。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
飛翔棟宇回,滉蕩波流對。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穢。
遺編訪諸子,翠石補前廢。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愛。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楊公守在臨汝(地名)的思賢堂中的情景。楊公守在這里度過了八十年的歲月。他的著作散布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形成了一部部篇章。盡管外物困擾常有,但他的清名仍然得以安然保留。在孤亭的右邊,是寬闊的洲渚,夕陽斜斜地照在他的冠帶上。他的思想如飛翔的棟梁回旋,與波瀾壯闊的水流相對。雖然楸梧樹稍有高聳,但仍有許多不潔的菰蒲植物需要剪除。他的遺編(舊作)尋訪各位學者,以翠石來修補前人的廢墟。在這樣的情景下,即使官吏和百姓也感到悲傷,但他們尚未能夠真正理解和珍惜楊公守的愛心。
賞析:
《思賢堂》通過描繪楊公守在思賢堂中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于清名和學問的追求,以及對于自己作為知識傳承者的責任感。詩中通過對楊公守的描寫,展現了一個與世無爭、專心致志于學問的形象。楊公守不為外物所擾,他的清名得以保持。他的思想如飛翔的棟梁回旋,與壯闊的水流相對,象征著他的學問與時代的潮流相互交融。然而,詩中也提到了一些不潔的菰蒲植物,暗示著在學問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著需要剪除的不良因素。最后,詩人提到了楊公守的遺編,并表達了自己通過學習前人的著作來修補前人廢墟的決心。詩人認為,這樣的學問傳承是一種珍貴的愛,然而官吏和百姓尚未能夠真正理解和珍視這種愛的價值。整首詩抒發了對于學問與清名的追求,以及對于知識傳承的責任感,展現了作者對于學問的崇高追求和對于社會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