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吳中田婦嘆 / 作者:蘇轍 |
久雨得晴唯恐遲,既晴求雨來何時。
今年舟楫委平地,去年蓑笠為裳衣。
不知天公誰怨怒,棄置下土塵與泥。
丈夫強健四方走,婦女齷齪將安歸。
塌然四壁倚機杼,收拾遺粒吹糠粞。
東鄰十日營一炊,西鄰誰使救汝饑。
海邊唯有鹽不旱,賣鹽連坐收嬰兒。
傳聞四方同此苦,不關東海誅孝婦。
|
|
次韻子瞻吳中田婦嘆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蘇轍所作的《次韻子瞻吳中田婦嘆》。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久雨得晴唯恐遲,
長時間的雨終于放晴,卻擔心太晚,
既晴求雨來何時。
一方面期待著下一場雨的到來。
今年舟楫委平地,
今年的船只停在了平地上,
去年蓑笠為裳衣。
去年的蓑衣變成了外衣。
不知天公誰怨怒,
不知道上天為何發怒,
棄置下土塵與泥。
拋棄了大地上的塵土和泥土。
丈夫強健四方走,
丈夫們健壯地四處奔波,
婦女齷齪將安歸。
婦女們卻身陷困境。
塌然四壁倚機杼,
四壁倒塌,只能依靠紡織機,
收拾遺粒吹糠粞。
清理剩余的糧食渣滓。
東鄰十日營一炊,
東邊鄰居十天才能做一頓飯,
西鄰誰使救汝饑。
西邊的鄰居誰能幫助你免于饑餓。
海邊唯有鹽不旱,
海邊只有鹽不會缺水,
賣鹽連坐收嬰兒。
賣鹽的人甚至能收養嬰兒。
傳聞四方同此苦,
傳聞四方都有同樣的痛苦,
不關東海誅孝婦。
這并不是東海在懲罰孝婦。
這首詩詞描繪了宋代農村的艱苦生活和社會不公。詩中表達了人們對雨水的期待和對干旱的擔憂,同時也揭示了社會中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待遇。作者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瑣碎細節的描寫,傳達了人們在貧困環境下的辛酸和無奈。整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展現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困境和對命運的無奈感,呼吁關注社會不公,讓人們思考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