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游富陽普照寺 / 作者:蘇轍 |
塵埃日已遠,斗數更無余。
寺到逢門入,詩成信手書。
山深僧自樂,路遠客終疏。
訪盡前朝景,它年一告予。
|
|
次韻子瞻游富陽普照寺解釋:
《次韻子瞻游富陽普照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塵埃日已遠,斗數更無余。
寺到逢門入,詩成信手書。
山深僧自樂,路遠客終疏。
訪盡前朝景,它年一告予。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游覽普照寺時的感受和思考。作者感慨時光荏苒,塵埃隨時間遠去,人生的歲月也已不多。斗數指的是占星術,意味著無法預知命運的變化。寺廟門口已經到了,只需要邁步進入,毫不費力。詩詞創作也如同信手拈來,順理成章。作者在山深處看到了僧人自得其樂,而旅途漫長的客人漸漸疏遠了。作者游歷了許多前朝的名勝古跡,盡情領略過去的景色。但在將來的某一天,作者仍會再次向他人訴說這段經歷。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通過描繪自己游覽普照寺的經歷,抒發了對光陰易逝的感慨和對命運無常的體悟。
詩中的“塵埃日已遠,斗數更無余”一句,通過時間的流逝和占星術的比喻,表達了人生短暫和無法預測未來的主題。人們常常在歲月的長河中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一切都如塵埃般瞬息而逝,而未來的命運卻無法預知。
接下來的兩句“寺到逢門入,詩成信手書”則描繪了作者游覽普照寺的情景。寺廟的門已經到了,只需要走進去,毫不費力。詩詞的創作也如同信手拈來,自然而然。這表達了作者在藝術創作中的自然流暢和隨心所欲。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山深僧自樂,路遠客終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山中僧人和遠行客人的感悟。山深處的僧人自得其樂,專心修行,而旅途漫長的客人則逐漸疏遠。這反映了人生中的不同選擇和追求,山中僧人代表著內心的寧靜與專注,而旅行者則代表著追求自由和冒險的精神。
最后兩句“訪盡前朝景,它年一告予”表達了作者游歷古跡的心境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游歷了許多前朝的名勝古跡,領略了過去的風景,而在未來的某一天,他會再次向他人講述這段經歷,傳遞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追求的思考,以及對山中僧人和旅行者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生命和藝術的洞察和思索。這種深邃而含蓄的表達方式,使得這首詩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感慨性,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