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嵩山十首 啟母石 / 作者:蘇轍 |
神夫化黃熊,神母化白石。
嬰兒剖還父,涕泣何暇恤。
爾來三千歲,往事誰復識。
惟有少姨存,相望居二室。
|
|
登嵩山十首 啟母石解釋:
《登嵩山十首 啟母石》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寫了嵩山的景色以及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神夫化黃熊,
神母化白石。
嬰兒剖還父,
涕泣何暇恤。
爾來三千歲,
往事誰復識。
惟有少姨存,
相望居二室。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嵩山的景色,并表達了詩人對已逝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提到了神夫和神母,他們化身為黃熊和白石,象征著山川的靈性。詩人描述了一個悲傷的場景,一個嬰兒被剖腹還給了已故的父親,而詩人則無暇顧及自己的悲泣。然后,詩人反思了自己的生命,說自己已經(jīng)來到了三千歲,舊事已經(jīng)無法辨認。最后,詩人提到只有少姨還在世,他們相互相望,住在兩個房間里。
賞析:
這首詩詞以嵩山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nèi)心情感,展示了詩人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嵩山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神夫和神母的形象象征著山川的神靈。剖腹還父的情節(jié)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無盡思念和無法舍棄的牽掛。詩人在描述嵩山的同時,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對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感到了深深的無奈。最后,詩人提到少姨,顯示出對家人的珍視和依戀之情。
整首詩描繪了山川的神奇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并通過自然景觀和家人的描寫,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zhuǎn)。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傳達出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和對親情的珍視,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