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 作者:黃庭堅 |
斑斑之獸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輿衛。
小僧奉施軍持水,弭耳來受救渴供。
胸中猛虎自調服,是故異物成一家。
我觀閻浮提眾生,同床猜忌若冰炭。
|
|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解釋: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斑斑之獸本山林,
In the forest dwell creatures with speckled coats,
升堂入室作輿衛。
They ascend the halls and guard the chambers.
小僧奉施軍持水,
A young monk offers water for the thirsty,
弭耳來受救渴供。
Quieting his ears to accept the offering.
胸中猛虎自調服,
Within his heart, a fierce tiger is tamed,
是故異物成一家。
Hence, different beings unite as one family.
我觀閻浮提眾生,
I observe the countless sentient beings,
同床猜忌若冰炭。
Sharing a bed, they suspect each other like burning coals.
詩意:
這首詩以南山羅漢為題材,通過描繪南山中的斑斑之獸、小僧奉水等場景,表達了黃庭堅對于和諧共處、團結友愛的思考。詩中提到的斑斑之獸象征著各種不同的生物,而小僧奉水則代表著善行和奉獻精神。詩人認為通過自我調節和互相理解,異物能夠融合成一家,表達了黃庭堅對于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渴望。
賞析:
黃庭堅的《南山羅漢贊十六首》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南山中的情景,通過對斑斑之獸和小僧奉水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于和諧共處和互助精神的謳歌。詩中的胸中猛虎自調服的意象,表達了詩人的內心力量和智慧,同時也寓意著人們在面對外界的異物時,應該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融合彼此,實現和諧共存。最后兩句表達了黃庭堅對于人際關系的思考,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猜忌和冷漠的現象,呼吁人們要消除猜忌,互相信任與理解,共同創造一個和諧友愛的社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明確的意象,表達了黃庭堅對于和諧共處和人際關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啟示性。它鼓勵人們要以善行和奉獻的精神,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構建一個和諧友愛的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