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世音贊六首 / 作者:黃庭堅 |
自心海岸孤絕處,戒定慧香補陀伽。
觀身實相凈圣果,自度眾生大悲愿。
一一浮漚鏡本空,八萬四千垂手處。
夢時捉得水中月,親與獼猴觀古鏡。
|
|
觀世音贊六首解釋:
《觀世音贊六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自心海岸孤絕處,
戒定慧香補陀伽。
觀身實相凈圣果,
自度眾生大悲愿。
譯文:
從我內(nèi)心的孤獨之地,
通過持戒、定心和智慧的香火,
觀察自身的真實形象,達到純凈的圣果,
并懷抱自度眾生的大悲愿望。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黃庭堅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敬和贊美。詩人將自己比喻為心海岸上的一個孤獨存在,通過修持戒定慧的修行,向觀世音菩薩獻上香火,希望能夠觀照自己真實的本性,達到純凈的境地,同時懷抱著慈悲心愿,希望能夠拯救眾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黃庭堅對佛教信仰的虔誠和對觀世音菩薩的敬仰。詩中使用了佛教修行的相關(guān)詞匯,如戒定慧,表明詩人希望通過修行實現(xiàn)心靈的凈化和覺悟。詩人將自己的修行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愿望相結(jié)合,表達了對眾生的關(guān)懷和拯救的愿望。
詩詞通過使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將觀世音菩薩的形象與自己內(nèi)心的修行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比如詩中提到的“自度眾生大悲愿”表達了詩人希望觀世音菩薩能夠拯救眾生的愿望,而“夢時捉得水中月,親與獼猴觀古鏡”則以夢境中的形象來描繪詩人與觀世音菩薩的親近和對佛法的領(lǐng)悟。
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佛教修行和觀世音菩薩的贊美,展示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內(nèi)心的寧靜。這首詩詞在宋代佛教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也體現(xiàn)了黃庭堅才華橫溢的詩歌創(chuàng)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