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世音贊六首 / 作者:黃庭堅 |
海岸孤絕補陀巖,有一眾生圓正覺。
八萬四千清凈眼,見塵勞中華藏海。
八萬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盤生死不二見,是則名為施無畏。
八風吹播老病死,無一眾生得安穩。
心華照了十方空,即見觀世音慈眼。
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
|
|
觀世音贊六首解釋:
《觀世音贊六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岸孤絕補陀巖,
有一眾生圓正覺。
八萬四千清凈眼,
見塵勞中華藏海。
八萬四千母陀臂,
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盤生死不二見,
是則名為施無畏。
八風吹播老病死,
無一眾生得安穩。
心華照了十方空,
即見觀世音慈眼。
設欲真見觀世音,
金沙灘頭馬郎婦。
中文譯文:
孤立在海岸的補陀巖,
有一眾生獲得圓滿覺悟。
八萬四千清凈的眼睛,
看到塵勞中華麗的藏海。
八萬四千的觀世音菩薩,
用母陀臂引導有情眾生到彼岸。
涅槃中生死不再分離,
這就是被稱為施無畏。
八種風吹襲老病死,
沒有一個眾生得到安穩。
心中的華光照亮十方虛空,
即可見到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眼睛。
如果真心希望見到觀世音菩薩,
請前往金沙灘,那里是馬郎婦。
詩意和賞析:
《觀世音贊六首》是一首謳歌觀世音菩薩的詩詞。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與智慧的化身,被視為救度眾生的大悲菩薩。詩中描述了觀世音菩薩的神圣形象和普度眾生的慈悲行為。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孤立在海岸的補陀巖,象征著世俗的繁忙和紛擾。接著,詩人表達了觀世音菩薩有八萬四千雙清凈眼睛,能看到塵世中華麗的內心世界。這里的“中華藏海”意指眾生內心深處的寶藏。
下一節詩句中,詩人稱贊觀世音菩薩具有八萬四千雙母陀臂,用來引導有情眾生到達彼岸,解脫生死的輪回。涅槃是佛教中的極樂世界,詩人認為在涅槃中,生死不再有差別,這是真正無畏的境界。
接著的幾句描述了世間眾生的痛苦境遇,八種風象征著各種困難和苦難,使眾生無法獲得安穩。只有當內心的華光照亮十方虛空時,才能見到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眼睛,這象征著觀世音菩薩對眾生的智慧和慈悲。
最后兩句“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是一種幽默的結尾。馬郎婦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形象,傳說他在金沙灘等待觀世音菩薩的到來。這里詩人以幽默的方式表示,如果真心希望見到觀世音菩薩,就去金沙灘找馬郎婦,暗示了觀世音菩薩的眾多化身和普遍存在。
整首詩表達了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敬和贊美,詩人通過描繪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和智慧慈悲的行為,表達了對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解脫眾生痛苦的信仰和向往。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手法,以及對觀世音菩薩形象的生動描繪,展現了佛教信仰中的慈悲與智慧的理念,并鼓勵人們追求解脫和覺悟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