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懷古四首 / 作者:王安石 |
憶昨天兵下蜀江,將軍談笑士爭降。
黃旗已盡年三百,紫氣空收劍一雙。
破堞自生新草木,廢宮誰識舊軒窗。
不須搔首尋遺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
|
金陵懷古四首解釋:
詩詞:《金陵懷古四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憶昨天兵下蜀江,
將軍談笑士爭降。
黃旗已盡年三百,
紫氣空收劍一雙。
破堞自生新草木,
廢宮誰識舊軒窗。
不須搔首尋遺事,
且倒花前白玉缸。
中文譯文:
回憶昔日,兵馬攻打蜀江,
將軍們談笑間,敵士爭相投降。
黃色戰旗已經飄揚了三百年,
紫氣散去,只剩下一雙劍。
破損的城墻上自然生長出新的草木,
廢棄的宮殿里,誰能認出舊時的窗欞。
無需糾結于過去的遺事,
暫且倒放花前的白玉花瓶。
詩意和賞析:
《金陵懷古四首》是王安石寫的一首懷古詩,通過對金陵(現今南京)古跡的描述,展現了歲月更迭、興衰榮辱的主題。
詩的開篇,作者回憶起昔日的戰爭場景,將軍們輕松自在地談笑,而敵方的士兵爭相投降,展現了當時金陵的盛況,也表達了對往事的懷念。
黃旗已經飄揚了三百年,紫氣散去,劍也只剩下一雙。這兩句表達了金陵曾經的輝煌已經逝去,歷史的滄桑使得昔日的英勇與榮耀不再存在。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金陵的變遷。破損的城墻自然生長出新的草木,廢棄的宮殿中已無人能認出舊時的窗欞,暗示了金陵的古跡被歲月所抹去,人們已經難以辨認昔日的榮光。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不再追尋過去的遺事,而是將注意力放在眼前的美景上。倒放花前的白玉花瓶,象征了對現實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賞,拋卻過去的煩惱和糾結。
整首詩通過對金陵古跡的描述,展示了歲月更迭、興衰榮辱的主題,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美好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王安石對歷史變遷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