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詠八首 / 作者:王安石 |
萬物余一體,九州余一家。
秋毫不為小,徼外不為遐。
不識壽與夭,不知貧與賒。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紛華。
近跡以觀之,堯舜亦泥沙。
莊周謂如此,而世以為夸。
|
|
雜詠八首解釋:
《雜詠八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之一。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物留下的是一個整體,九州留下的是一個家。
秋天的細毛不算小,邊遠的地方也不算遠。
不知道壽命的長短,也不知道貧窮和富裕。
忘卻私心才能獲得道,追求道的人不受世俗繁華的干擾。
近距離觀察可以看到,即便是堯舜也只是塵埃。
莊子就是這樣說的,但世人卻認為是吹噓。
詩意:
《雜詠八首》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王安石關于整體性和超越個體的觀點。詩中提到,萬物和九州都是一個整體,強調了宇宙的統(tǒng)一和萬物的相互聯(lián)系。詩人認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有其重要性,邊遠的地方也與我們息息相關。他指出人們對生死、貧富等事物的認知是有限的,只有忘卻私心、追求道義,才能超越物質欲望,接近真理。最后,王安石引用了莊子的話,暗示世人對他的觀點存在誤解和夸大解讀。
賞析:
《雜詠八首》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哲學思考和對人生的領悟。詩中的意象簡潔而深刻,通過對宇宙和個體的對比,突出了整體和個體的關系。王安石強調了人們應當超越物質欲望,追求心靈的平靜和道義的準則。他認為,紛繁的世俗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意義,而是通過超越個體的追求,人們才能接近真理和道義的境界。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王安石對整體性、道義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它提醒人們超越物質欲望,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道德的準則,以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同時,它也反映了王安石對社會現(xiàn)象的批判態(tài)度,指出了人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和評判常常受到世俗因素的干擾。這使得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獨具思想性和藝術性,具有深遠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