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 / 作者:王安石 |
萬物能鳴為不平,世間歌哭兩營營。
君知此物心何欲,自信天機自有聲。
|
|
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解釋:
詩詞:《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萬物能鳴為不平,
世間歌哭兩營營。
君知此物心何欲,
自信天機自有聲。
中文譯文:
萬物都能發出聲音,表達它們內心的不平安,
在世間,歌唱和哭泣交織成兩種不同的聲音。
你是否知道這些事物的內心渴望是什么,
它們自信地相信,天地間的機緣會發出屬于它們自己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崔公度的,崔公度是宋代官員,同時也是琴師。詩中以風琴為象征,表達了王安石對世間萬物的感悟和思考。
詩的開頭,王安石說萬物都能鳴出聲音,意味著它們都有著內心的不平安。這里的"不平"可以理解為追求自身價值、表達自我情感的渴望。人們常常用歌唱和哭泣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思想,而這兩種聲音在世間交織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象征著世間人們對于生活和境遇的不同態度和表達方式。
接著,王安石問崔公度是否了解這些事物的內心渴望是什么。這里的"君知"是對崔公度的詢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反問,意味著人們對于事物內在的欲望常常難以理解和捉摸。然而,這些事物自信地相信天地間的機緣會發出屬于它們自己的聲音,表明它們相信自己有獨特的存在和價值,并且有著與生俱來的使命和使者。
整首詩通過對萬物和人類情感表達方式的對比,抒發了作者對于宇宙萬物的思索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探求。詩中所描繪的風琴的聲音,可以理解為人們內心的聲音和情感表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和價值,而這種聲音與生俱來,是獨一無二的。在這個多樣而繁雜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應該自信地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追求自己內心的平安與滿足。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表達了對于個體獨立性和自我表達的肯定與鼓勵。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自身內心聲音的思考,鼓勵人們勇敢追求自我,發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音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