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 / 作者:王安石 |
簾幕無風起泬寥,誰悲精鐵任飄飄。
隨商應角知無意,不待歌成韻已消。
|
|
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解釋:
詩詞:《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
簾幕無風起泬寥,
誰悲精鐵任飄飄。
隨商應角知無意,
不待歌成韻已消。
中文譯文:
簾幕無風起微微涼,
誰悲哀嘆琴聲悠揚。
隨著商音應和彈奏,
不等歌聲結束音響即消失。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和崔公度家風琴的詩。詩中通過描述琴聲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琴音的贊美和感嘆。簾幕無風,卻有微涼之感,這是琴聲所帶來的清涼之音。詩人認為琴聲如同精鐵一般堅韌,卻又飄飄蕩蕩,展現了琴音的靈動和悠揚之美。隨著商音的演奏,琴聲應和,但并沒有特定的目的,體現了琴音自由自在的性格。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琴音的贊嘆,琴聲消失在還沒有完成歌曲的韻律之前。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琴聲的描寫,展現了琴音的神奇魅力和獨特性格。簾幕無風卻有微涼之感,使人感受到琴音的清新和舒適。詩人用"精鐵任飄飄"的形象描述琴音的堅韌和飄逸,表現了琴音的獨特之處。隨商應角的描寫表明琴音的應和和自由,不受束縛,自由自在地流動。最后一句"不待歌成韻已消"則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覺,表達了琴音的瞬息即逝,給人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回味。
這首詩充分展示了王安石對音樂的獨特感悟和對琴音的深刻理解。通過對琴聲的描寫,詩人把琴音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深遠的意境。整首詩抒發了對琴音之美的贊美和對琴音之短暫流逝的惋惜,給人以思索和感慨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