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酬徐仲元 / 作者:王安石 |
投老逍遙屺與堂,天刑真已脫桁楊。
緣源靜翳無魚淰,度谷深追有鳥頏。
每苦交游尋五柳,最嫌尸祝擾庚桑。
相看不厭唯夫子,風味真如顧建康。
|
|
次韻酬徐仲元解釋:
《次韻酬徐仲元》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投老逍遙屺與堂,
天刑真已脫桁楊。
緣源靜翳無魚淰,
度谷深追有鳥頏。
每苦交游尋五柳,
最嫌尸祝擾庚桑。
相看不厭唯夫子,
風味真如顧建康。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以徐仲元的名義作的回贈之作。詩中表達了對友情和自然的追求和贊美。詩人感慨道,他投身于逍遙山,遠離塵世的喧囂和束縛。他認為自然界的法則已經超越了人類的刑法,自然的力量和美好使他感到安慰和寬慰。他喜歡尋找極寂靜之地,那里沒有漁夫的繁忙和魚塘的喧鬧,只有寧靜和幽深。他追隨著幽谷深處的鳥兒的歌聲。詩人常常感到困擾,因為社交和交往使他感到疲憊,他更加喜歡尋找孤獨的五柳樹,而不是參加尸祝和庚桑的祭祀活動。只有與徐仲元這位知交相互欣賞,他才覺得真正愉悅。這種風味使他想起了唐代文人顧建康,他們有著相似的情趣和品味。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安石對自然和友情的深切情感。他追求逍遙自在的生活,遠離塵世的喧囂,感受自然的寧靜和美好。他用"天刑"來形容自然界的法則,認為自然的力量已經超越了人的刑法。這種對自然的贊美和向往,體現了王安石的獨特心境和審美觀。他喜歡尋找幽靜的地方,追隨鳥兒的歌聲,這種追求寧靜和與自然融合的意境,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獨特感悟。詩中還表達了他對社交和繁瑣事務的煩惱,認為這些事情擾亂了內心的寧靜。唯有與徐仲元這位知交相互欣賞,他才感到真正愉悅和滿足。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交往為主題,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思想和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