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 作者:王安石 |
天末海門橫北固,煙中沙岸似西興。
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臺祗見燈。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fēng)吹水雪崩騰。
飄然欲作乘浮計,一到扶桑恨未能。
|
|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解釋:
詩詞:《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天末海門橫北固,
煙中沙岸似西興。
已無船舫猶聞笛,
遠有樓臺祗見燈。
山月入松金破碎,
江風(fēng)吹水雪崩騰。
飄然欲作乘浮計,
一到扶桑恨未能。
中文譯文:
天空的盡頭,海門橫跨北固山,
煙霧中的沙岸宛如西興。
船只早已無聲,但仍能聽到笛聲,
遠處有樓臺,只能看到燈光。
山上的月亮穿過松樹,金色破碎,
江風(fēng)吹動水面,雪花飛散。
我心飄然欲往,乘浮舟前往遙遠的地方,
一到達到扶桑(日本),卻懊悔未能實現(xiàn)。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xué)家王安石所作,描述了作者在金山會宿時的思緒和心境。
詩的開篇以天末海門和北固山為景,表現(xiàn)出壯麗的自然景觀。煙霧籠罩中的沙岸讓人聯(lián)想到西興,給人以寧靜和遙遠的感覺。
接著,詩人提到已經(jīng)沒有船只,但仍能聽到笛聲,遠處看到樓臺的燈光。這一描寫傳遞了一種離別和思念的情感,似乎暗示著作者心中的無奈和孤獨。
下半部分的描寫更加抽象而富有意境。山上的月亮透過松樹的間隙,金色的月光破碎而散落;江風(fēng)吹動水面,形成水霧與雪花的交融,給人以動態(tài)和變幻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向往和遺憾。他意欲乘浮舟飄然而去,到達扶桑(日本)的地方,卻又感嘆自己未能實現(xiàn)這個愿望,懊悔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詩以婉約的筆調(diào)和流暢的詞句,將自然景色與人的情感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營造出一種寂寥、迷離而又溫情的意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思緒和情感,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詩意的美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