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詔書 / 作者:王安石 |
去秋東出汴河梁,已見中州旱勢強。
日射地穿千里赤,風吹沙度滿城黃。
近聞急詔收群策,頗說新年又亢陽。
賤術縱工難自獻,心憂天下獨君王。
|
|
讀詔書解釋:
詩詞:《讀詔書》
去秋東出汴河梁,
已見中州旱勢強。
日射地穿千里赤,
風吹沙度滿城黃。
近聞急詔收群策,
頗說新年又亢陽。
賤術縱工難自獻,
心憂天下獨君王。
中文譯文:
去年秋天東出汴河梁,
已經看到中原地區的旱情嚴重。
太陽照射地面,使千里大地變得熾熱,
風吹起黃沙,遮滿了城市。
最近聽說緊急詔書收集了眾多策略,
有人說新的一年將再次充滿陽光。
然而,我這卑微的才能難以獻策,
心中憂慮的是天下獨有君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通過描繪旱災的景象和對國家政治的擔憂,表達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詩詞以描寫自然景觀作為切入點,通過炎熱的太陽和揚起的黃沙,展現了旱情的嚴重程度。詩人借景抒懷,以自然災害的形象凸顯國家的困境。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急詔收集群策,表示政府對于解決旱情問題的緊迫性,同時也透露了新年將會繼續面臨嚴峻挑戰的信息。然而,詩人自謙自己的才能有限,無法獻策解決問題,表現出對自身無助和對國家前景的憂慮。最后一句"心憂天下獨君王"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君主的關切和對國家命運的責任感。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政治現實的反思,展示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和憂慮。它既是對自然災害的真實描寫,也是對政治現實的抒發,體現了王安石作為政治家和文學家的獨特視角與情感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