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載板二首 / 作者:王安石 |
鳥有車載板,朝暮嘗一至。
世傳鵩似鴞,而此與鴞似。
唯能預人死,以此有名字。
疑即賈長沙,當時所遭值。
洛陽多少年,擾擾經世意。
粗聞方外語,便釋形骸累。
吾衰久捐書,放浪無復事。
尚自不見我,安知汝為異。
憐汝好毛羽,言音亦清麗。
胡為太多知,不默而見忌。
楚人既憎汝,彈射將汝利。
且長隨我游,吾不汝羹胾。
|
|
車載板二首解釋:
詩詞:《車載板二首》
鳥有車載板,朝暮嘗一至。
世傳鵩似鴞,而此與鴞似。
唯能預人死,以此有名字。
疑即賈長沙,當時所遭值。
洛陽多少年,擾擾經世意。
粗聞方外語,便釋形骸累。
吾衰久捐書,放浪無復事。
尚自不見我,安知汝為異。
憐汝好毛羽,言音亦清麗。
胡為太多知,不默而見忌。
楚人既憎汝,彈射將汝利。
且長隨我游,吾不汝羹胾。
中文譯文:
鳥兒有車載板,每天早晚都來到。
傳說鵩鳥和鴞鳥相似,但這只與鴞鳥相似。
只能預知人的死亡,因此有了名字。
疑似賈長沙,當時所遭遇之事。
洛陽多少年來,紛擾著經世之意。
聽聞外界言語,才能解脫肉體之累。
我已經老了很久,丟棄了書本,放浪無所事事。
我自己都看不見我自己,又怎么知道你是異類。
我憐惜你的美麗羽毛,你的聲音也清脆動聽。
為何要對太多事情有所了解,不言語卻表現出嫉妒。
楚人既憎恨你,會射擊抓住你的優勢。
暫時跟著我一起游蕩,我不會將你作為食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王安石所作,以車載板上的鳥兒為主題,表達了一種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之情。
詩中的鳥兒代表了自由和純真的生命,它們棲息在車載板上,自由自在地往來于朝暮之間,與世無爭。詩人通過描繪這一場景,表達了自己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對繁瑣世事的厭倦。
詩中提到的鵩鳥和鴞鳥被人們混淆,但這只鳥與鴞鳥相似。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被誤解,被世人所疑似,與他內心的真實狀態不符。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詩人的境遇和心境。詩人曾經在洛陽過了很多年,經歷了許多世俗的紛擾,但他渴望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聽聞外界的方外語言,希望能夠解脫肉體的束縛。
詩人自述自己的衰老和放浪形骸,丟棄了書本,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他感嘆自己已經看不見自己,也無法了解他人的不同。然而,他對鳥兒的美麗羽毛和清脆動聽的聲音充滿憐惜之情。
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生活中過多的知識和揣測的不滿,以及對他人的嫉妒和攻擊。楚人指的是楚地的人,他們對詩人和鳥兒心生憎恨,試圖利用彈射來捕捉鳥兒。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與鳥兒的互動和情感共鳴,他邀請鳥兒繼續與他共同漫游,表示自己不會將鳥兒當作食物。
整首詩詞通過對鳥兒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自由、純真和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知識過多所帶來的束縛的不滿。詩人試圖通過與鳥兒的互動和情感共鳴來尋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語言簡練,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