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鞏縣 / 作者:王安石 |
昭陵落月煙霧昏,篝火度谷行山根。
投鞭委轡涉數村,寤出鞏縣城東門。
向來宮闕不可見,但有洛水流渾渾。
|
|
出鞏縣解釋:
詩詞:《出鞏縣》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昭陵落月煙霧昏,
篝火度谷行山根。
投鞭委轡涉數村,
寤出鞏縣城東門。
向來宮闕不可見,
但有洛水流渾渾。
中文譯文:
明亮的月光被昭陵的煙霧遮蔽,
篝火照亮了山谷和山腳下的路。
驅馬投鞭穿越了幾個村落,
我從鞏縣的東門醒來。
一直以來,皇宮與朝廷無法看見,
只能聽到洛水悠遠的流淌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王安石離開鞏縣時的情景和感受。詩中以描繪自然景色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于離別的思念之情和對于宮闕的無奈之感。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昭陵附近的景色,月亮被煙霧所遮蔽,使得景色昏暗不清。接著,詩人提到篝火,象征著離別的痛苦和不舍,在黑暗中照亮了前行的路途。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騎馬離開鞏縣,穿越了幾個村落。投鞭委轡一詞形象地描繪了詩人急切離別的情感,他毫不猶豫地向前馳騁。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離開鞏縣后的感受。詩人說向來宮闕不可見,意味著他在官場上無法得到重用,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然而,他在離開后仍然能夠聽到洛水的流淌聲,這是一種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自然的依戀。
整首詩通過描繪景色和運用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于離別和人生困境的感慨。詩中的洛水象征著自然的力量和寬廣,與詩人內心的彷徨和無奈形成對比,營造出一種情感的張力。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他作為詩人的獨特視角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