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約之園亭 / 作者:王安石 |
愛公池館得忘機,初日留連至落暉。
菱暖紫鱗跳復沒,柳陰黃鳥囀還飛。
徑無凡草唯生竹,盤有嘉蔬不采薇。
勝事閬州雖或有,終非吾土豈如歸。
|
|
段約之園亭解釋:
詩詞:《段約之園亭》
愛公池館得忘機,
初日留連至落暉。
菱暖紫鱗跳復沒,
柳陰黃鳥囀還飛。
徑無凡草唯生竹,
盤有嘉蔬不采薇。
勝事閬州雖或有,
終非吾土豈如歸。
中文譯文:
喜歡公共的池塘和庭院,能夠忘卻塵世的紛擾,
初日從早晨延續到黃昏。
溫暖的菱葉上,紫色的魚鱗跳動又消失,
柳樹的陰影里,黃鳥鳴叫著飛翔。
小徑上沒有普通的草,只有竹子茁壯成長,
盤子里擺滿了美味的蔬菜,而不是采摘薇草。
盡管閬州有美好的景色,
但終究不是我的家園,何如回歸故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家園的向往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公共的池塘和庭院,表現了他對寧靜、清幽環境的喜愛,希望能夠忘卻塵世的煩憂。詩中通過描述初日從早晨延續到黃昏,展現了詩人對時間的流轉的感知,使整首詩融入了自然的節奏。
詩人運用菱葉和魚鱗、柳樹和黃鳥的意象,描繪了自然界的美麗景色。菱葉上的紫色魚鱗跳動又消失,柳樹下的黃鳥囀鳴飛翔,形象生動地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機。這些景物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和熱愛之情。
詩中還出現了竹子和蔬菜的對比。小徑上沒有普通的草,而是茁壯成長的竹子,這象征著詩人對堅韌和生命力的崇尚。盤子里擺滿了美味的蔬菜,與采摘薇草形成對比,體現了詩人對優雅和品味的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家園的思念和回歸的渴望。盡管閬州可能有美好的景色,但對詩人來說,只有故土才是真正的歸屬之地。這種對家園的眷戀情感,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各種元素的對比,體現了詩人對家園的深深眷戀和向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家園和寧靜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各種元素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細膩觀察和對家園的深深眷戀,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和思考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