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城清燕堂 / 作者:王安石 |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
庭下早知閑木索,坐間遙想御絲桐。
飄然一往何時得,俛仰塵沙欲作翁。
|
|
蒙城清燕堂解釋:
詩詞:《蒙城清燕堂》
蒙城清燕堂,碑立于蒙城。王安石是宋代的作者。
原文:
清燕新碑得自蒙,
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無田甲當時氣,
民有莊周後世風。
庭下早知閑木索,
坐間遙想御絲桐。
飄然一往何時得,
俛仰塵沙欲作翁。
中文譯文:
新立的碑文在蒙城清燕堂,
行走吟唱就如置身其中。
官吏沒有土地和軍隊的權(quán)勢,
人民卻有莊周的思想傳承。
庭院下的樹木早已明了自由,
坐在室內(nèi)遙想御用的絲桐。
意氣飄然地向前去何時能得,
低頭仰望塵沙間渴望成為長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悠遠的志向和追求自由的情感。王安石通過蒙城清燕堂和莊周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由和超越世俗的向往。
首先,詩中提到的蒙城清燕堂是一個具象化的象征,代表了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地方。作者將自己比作行走吟唱的人,仿佛置身于清燕堂之中,意味著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與那里的境界相通。這種內(nèi)心的自由和追求使得他在行走中感受到了一種超越現(xiàn)實的意境。
其次,詩中對官吏和人民的描繪凸顯了社會的不平等和人與權(quán)力的對立。官吏們沒有真正的權(quán)力和土地,而人民則繼承了莊周的思想,有著超越權(quán)勢的自由精神。這種對莊周思想傳承的提及,進一步強調(diào)了對自由和超脫塵世的追求。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庭院的樹木和回憶御用的絲桐,展示了作者內(nèi)心的追求和向往。樹木在庭院下靜靜地生長,象征著自由和寧靜。在室內(nèi),作者遠離塵沙,遙想著那絲桐的音樂,表達了對高雅藝術(shù)和超凡境界的渴望。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由和追求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他期望自己能夠超越現(xiàn)實的束縛,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詩中的意象和對莊周思想的引用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自由、超越和內(nèi)心追求的渴望,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