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小茅公 / 作者:王安石 |
捫蘿路到半天窮,下視淮洲杳靄中。
物外真游來幾席,人間榮愿付苓通。
白云坐處龍池杳,明月歸時鶴馭空。
回首三君誰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風。
|
|
登小茅公解釋:
詩詞:《登小茅公》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捫蘿路到半天窮,
下視淮洲杳靄中。
物外真游來幾席,
人間榮愿付苓通。
白云坐處龍池杳,
明月歸時鶴馭空。
回首三君誰更似,
子房家世有高風。
中文譯文:
攀援著蔓草的路程已經到達了天穹的一半,
往下望,淮洲在遠處被霧靄所遮蔽。
遠離塵囂,真正的游人來到這里,
在人間追求的榮耀和愿望都交托給苓臺。
白云在龍池中靜靜坐著,
明月歸來時,鶴兒翱翔于空中。
回首望去,三位先賢中誰更像呢,
子房家世中有著崇高的風范。
詩意和賞析:
《登小茅公》是王安石的一首宋代詩作,描繪了作者登上小茅山的情景,表達了對于遠離塵囂、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
詩的開篇,以捫蘿道路來表達攀登茅山的困難和艱險,路程已到達天穹的一半,給人一種壯志凌云的感覺。往下望,淮洲被遮蔽在杳靄之中,增添了一種神秘感和遙遠感。
接下來,詩人寫到真正的游人來到這里,遠離塵囂,表達了對于遠離塵囂、追求真正自由的向往。人們的榮耀和愿望都寄托在苓臺上,苓臺象征著追求高尚境界的理想之地。
下一段,描繪了白云坐在龍池中的景象,表達了寧靜和超脫的境界。明月歸來時,鶴兒翱翔于空中,給人一種仙境的感覺,象征著高潔和自由。
最后,詩人回首望去,提到三君,指的是三位先賢,作者想要尋找他們中誰更像自己,也表達了對于高尚風范的追求。子房指的是孔子,表示對孔子的崇敬和追隨。詩的結尾,表達了對于高尚家風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登山景色和心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追求高尚境界、遠離塵囂的愿望,以及對于先賢和高尚家風的崇敬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象征手法,給人以超脫塵世的感覺,展現了王安石的詩人才華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