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甘露寺北軒 / 作者:杜牧 |
曾向蓬萊宮里行,北軒闌檻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宜聞子晉笙。
天接海門秋水色,煙籠隋苑暮鐘聲。
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說姓名。
|
|
寄題甘露寺北軒解釋:
寄題甘露寺北軒
曾向蓬萊宮里行,
北軒闌檻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
縹緲宜聞子晉笙。
天接海門秋水色,
煙籠隋苑暮鐘聲。
他年會著荷衣去,
不向山僧說姓名。
譯文:
曾經來到蓬萊宮里游玩,
北軒的欄桿最令人留戀。
有孤高的人十分巧妙地演奏著桓伊的笛子,
縹緲的音樂如同子晉的笙簫一般動聽。
天空與海門的秋水呈現出迷人的色彩,
煙霧彌漫在隋苑中,暮時鐘聲悠揚。
在將來的時光里,我將會身著荷花衣去此地,
但不向山僧們透露我的名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甘露寺北軒的景色和氛圍,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并表達了對自由、清雅生活的渴望。
首句“曾向蓬萊宮里行”,描述了作者曾經親身領略過蓬萊宮的神奇風景,給人以美好向往的感覺。接著的“北軒闌檻最留情”,以悠遠的視角來表達寄托情感的心情,使人感受到作者對這個地方的特別情感。
下片的第二句“孤高堪弄桓伊笛”,描繪了一個孤高的人在北軒演奏桓伊的笛子,意味著藝術的展示和個人情感的表達。接下來的“縹緲宜聞子晉笙”,用縹緲這個詞來形容音樂的婉轉動聽,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意境。
詩中的“天接海門秋水色”,以秋水的色彩來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覺。“煙籠隋苑暮鐘聲”描繪了苑內煙霧繚繞,鐘聲悠揚的景象,進一步增強了詩中的寧靜氛圍。
最后兩句“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說姓名”,表達了作者對將來安閑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不受世俗的束縛,可以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是一種引領和激勵人們去追求自由、寧靜生活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