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四月 / 作者:李賀 |
曉涼暮涼樹如盡,千山濃綠生云外。
依微香雨青氛氳,膩葉蟠花照曲門。
金塘閑水搖碧漪,老景沉重無驚飛,墮紅殘萼暗參差。
|
|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四月解釋: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四月
曉涼暮涼樹如盡,
千山濃綠生云外。
依微香雨青氛氳,
膩葉蟠花照曲門。
金塘閑水搖碧漪,
老景沉重無驚飛,
墮紅殘萼暗參差。
詩詞的中文譯文:
清晨和傍晚的涼風吹過,樹木看起來都將枯盡,
千山之間的翠綠在云的外面蓬勃生長。
微雨帶來微妙的香氣,青色的霧氣彌漫在四周,
厚重的葉子上繞成了花朵,照亮了曲門。
金色的塘水悠閑地搖動著碧綠的波紋,
老景色沉重而靜謐,沒有痛惜繁忙的飛鳥,
紅色的花瓣和萼片凋落得雜亂無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詩人李賀在河南府考試時的所見所感。詩人通過豐富的描寫,表達了四月的美景和沉靜的氛圍。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早晚涼爽的景色,樹木似乎已經殘枯,而千山之間的翠綠卻顯得旺盛生機。微雨帶來了微妙的香氣,蒙蒙的青色霧氣彌漫在四周,使得它們掩映著膩葉上的蟠花,給曲門帶來了柔和的光亮。詩人運用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將金色塘水搖動的碧綠波紋描述得悠閑而寧靜,老景色則顯得沉重而靜謐,沒有了繁忙的飛鳥。紅色的花瓣和萼片在殘敗中堆積在一起,呈現出參差不齊的景象。
這首詩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寄托了詩人的情感和思緒。詩人對于四月的美景深感震驚,通過細膩的描寫呈現出景色的靜謐和寧和的氛圍。詩人用“曉”和“暮”以及“涼風”等來表達詩人在日出和日落時感受到的涼爽氣息,同時描繪了大自然的凋零景象。而千山濃綠、微香雨、膩葉蟠花等形象則象征了四月的春天帶來的生機和美麗。最后,詩人通過描繪金塘閑水和老景沉重,襯托出四月的寧靜和靜謐,沒有了繁忙和矯揉造作。詩人通過描繪萬物的變化和凋零,表達出自己對于歲月流轉的思考和感慨。
總之,這首詩描繪了四月的美景和沉靜的氛圍,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歲月流轉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富有想象力的語言、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四月的景色,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平和、寧靜的詩意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