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寄歙州潘伯恭 / 作者:梅堯臣 |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安知與郡通。
高樓雖窈窕,古樹已溟蒙。
今日勞君問,衡門一老翁。
|
|
再寄歙州潘伯恭解釋: 《再寄歙州潘伯恭》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山截天去,
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
安知與郡通。
高樓雖窈窕,
古樹已溟蒙。
今日勞君問,
衡門一老翁。
詩意:
這首詩以歙州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詩人感嘆青山高聳入云,古老的路途被云霧所遮蔽。由于沒有行人到來,詩人不知道與遠方的郡縣是否相通。高樓顯得蒼翠婉轉,古樹已經(jīng)被迷霧所籠罩。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詩人向一位年老的翁問起今天的情況。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山水田園的景色,運用了山、路、云、樓、樹等意象,展現(xiàn)了自然的壯麗和歲月的變遷。詩人通過描寫青山截天、古路蔽云,表達了山勢高聳、道路曲折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詩中提到?jīng)]有行人到來,暗示了一種孤寂和寂靜的氛圍,也讓人們反思交通與聯(lián)絡的重要性。
詩中的高樓和古樹則象征著歷史和歲月的沉淀,高樓雖然婉轉秀美,但已經(jīng)被時間所侵蝕,古樹也被迷霧所遮掩,給人一種迷離的感覺。這種景象揭示了歲月的無情和歷史的沉淀,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詩人以一位老翁的形象作為詩作的結尾,通過與老翁的對話,表達了對當下情況的詢問和對歷史的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的變化和與老翁的對話,寄托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世滄桑的思考和感慨。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具象的描寫,傳遞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世變遷的思考,給人一種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感覺。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歷史的描繪,詩人引發(fā)了讀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使人們在欣賞詩中景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