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太素之邠幕 / 作者:梅堯臣 |
應幕向豳郊,晨裝辭郟鄏。
長亭欲少留,飛鵠初成曲。
魯酒上離顏,行塵生驥足。
悠悠關戍遙,黤黤煙云屬。
塞邑多苦寒,國風遺舊俗。
寄音文醼余,莫待霜條綠。
|
|
張太素之邠幕解釋: 《張太素之邠幕》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應幕向豳郊,晨裝辭郟鄏。
長亭欲少留,飛鵠初成曲。
魯酒上離顏,行塵生驥足。
悠悠關戍遙,黤黤煙云屬。
塞邑多苦寒,國風遺舊俗。
寄音文醼余,莫待霜條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張太素應命離開豳郊,準備離開郟鄏的早晨景象。他站在長亭上,卻不愿多停留,仿佛飛鵠初次展翅飛翔。魯酒澆灌在他的離別顏面上,他的行塵激發了驥足的奔馳之勢。遙望關戍的方向,煙云蔓延,顯得遙遠而悠長。
詩中提到的塞邑,指的是北方的邊境城市,寒冷的環境使人們生活艱難。而國風則指的是古代的風俗和傳統,這些風俗已經逐漸被遺忘。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音樂和文學的寄托,他希望自己的音樂和文學作品能夠流傳下去,不要等到霜條變綠才被重視。這里的霜條綠是指冬天將至,春天尚未來臨的時刻。
整首詩以離別和遠行為主題,通過描繪早晨的景象和表達個人情感,展示了離別時的惆悵和對過去的懷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容詞,使得讀者可以感受到離別的悲傷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