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水後城中壞廬舍千余作詩自咎 / 作者:梅堯臣 |
不如無道國,而水冒城郭。
豈敢問天災,但慚為政惡。
湍回萬瓦裂,槎向千林閣。
獨此懷百憂,思歸臥云壑。
|
|
大水後城中壞廬舍千余作詩自咎解釋: 《大水後城中壞廬舍千余作詩自咎》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如無道國,
而水冒城郭。
豈敢問天災,
但慚為政惡。
湍回萬瓦裂,
槎向千林閣。
獨此懷百憂,
思歸臥云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場大水災害后,城中的廬舍被摧毀,作者自責并以自己的詩作為反思。詩人覺得即使沒有不道德的統治,大自然的災害也會發生。他感到無法向上天詢問這場災難,因為他自己也感到對政治的腐敗負有一定的責任。大水沖擊回旋,使得萬瓦的房屋破裂,大木槎也撞擊千層林閣。在這樣的情景下,詩人獨自懷著百般憂慮,思念歸隱于云霧深處的山谷。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災害為背景,傳遞了作者對社會和政治的反思。詩人通過描繪大水災害對城中廬舍的摧毀,表達了對無道政治的批評。盡管他承認天災無法完全預測和避免,但他還是感到自己作為一個有責任的政治人物對政治腐敗負有一定的責任感。
詩中使用了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如"湍回萬瓦裂"和"槎向千林閣",使詩意更具有沖擊力和感染力。這些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災害的破壞力和詩人內心的憂慮。
最后兩句"獨此懷百憂,思歸臥云壑"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慮和渴望回歸自然的情感。他感到自己孤獨地承擔著各種憂慮,希望能夠遠離世俗的紛擾,回歸大自然的懷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災害和政治腐敗帶來的破壞,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對歸隱山林的向往。它既是對時代的批評,也是對理想歸宿的憧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