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貸米於如晦 / 作者:梅堯臣 |
舉家鳴鵝雁,突冷無晨炊。
大貧丐小貧,安能不相嗤。
幸存顏氏帖,況有陶公詩。
乞米與乞食,皆是前人為。
|
|
貸米於如晦解釋: 《貸米於如晦》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舉家鳴鵝雁,突冷無晨炊。
大貧丐小貧,安能不相嗤。
幸存顏氏帖,況有陶公詩。
乞米與乞食,皆是前人為。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的困境和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一個舉家乞討的情景,鵝和雁的叫聲代表了貧困的家庭。清晨的突然寒冷使得沒有早餐可吃。作者指出,無論是大貧還是小貧,都會遭受人們的嘲笑和輕蔑。然而,盡管處在貧困之中,作者仍然能夠欣賞到前人所留下的顏氏帖和陶公的詩作。通過對乞討食物和乞討稻谷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作者對貧困和社會不公的思考和感受。通過描繪貧困家庭的景象,作者展示了他們的無奈和困境。詩中的"丐"指代乞討者,與"貧"形成鮮明對比,強調(diào)了貧困的程度。詩中的"顏氏帖"和"陶公詩"代表了前人的文化遺產(chǎn),顯示出作者對文學藝術的欣賞和追求。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乞討行為的思考,認為乞討食物和稻谷都是前人為所創(chuàng)造的現(xiàn)象,暗示貧困并非個體的錯,而是社會問題。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貧困的思考,展示了他對文學藝術的欣賞和對社會現(xiàn)象的覺察。同時,詩中蘊含的對人性的思考也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一定的思想內(nèi)涵,值得我們深入品味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