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 / 作者:梅堯臣 |
一聞春禽婆餅焦,竹林山木生蕭條。
憶君將向洛門去,胡馬無塵塞路遙。
將軍本是漢丞相,玉帳坐辨牙旗梟。
白面書生有肝膽,少年曾過咸陽橋。
今雖老病由廬,巷為報緩制秦兵驕。
|
|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解釋: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聞春禽婆餅焦,
竹林山木生蕭條。
憶君將向洛門去,
胡馬無塵塞路遙。
將軍本是漢丞相,
玉帳坐辨牙旗梟。
白面書生有肝膽,
少年曾過咸陽橋。
今雖老病由廬,
巷為報緩制秦兵驕。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梅堯臣寄送給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的情景。詩人首先聽到春天的鳥兒叫聲,意識到時間已經(jīng)過去,而餅干已經(jīng)烤焦了,竹林和山木也顯得凄涼。他回憶起吳公明即將前往洛門,但胡馬卻無塵土紛揚,說明路途遙遠。詩人稱贊吳公明是漢朝丞相,坐在玉帳之中,指揮著勇猛的軍隊。他提到自己是一個白面書生,有膽識和勇氣,年輕時曾經(jīng)經(jīng)過咸陽橋,體驗過世事的變遷。雖然現(xiàn)在詩人年老多病,住在廬山下,但他為了報答吳公明的恩情,依然在巷口繼續(xù)努力制止秦兵的囂張行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xiàn)了作者對吳公明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回憶過去的經(jīng)歷,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他稱贊吳公明的勇猛和才智,將他比喻為漢朝的丞相,顯示出對他高度的敬重。詩人自稱白面書生,表明自己雖然沒有軍功,但有著堅定的意志和勇氣,曾經(jīng)歷過社會的起伏和變遷。盡管作者現(xiàn)在年老多病,但仍然在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制止秦兵的囂張行為。整首詩詞抒發(fā)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社會正義和公平的呼吁,展示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