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哀賢亭 / 作者:梅堯臣 |
蒼蒼墓門樹,亦有黃鳥哀。
賢者不在世,常恨埋蒿萊。
山根入溪泉,流響出夜臺。
東方見子胥,助濤高崔嵬。
|
|
寄題哀賢亭解釋: 《寄題哀賢亭》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蒼墓門樹,亦有黃鳥哀。
賢者不在世,常恨埋蒿萊。
山根入溪泉,流響出夜臺。
東方見子胥,助濤高崔嵬。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逝去賢者的懷念之情。詩中以墓門旁的樹木和黃鳥的哀鳴來描繪賢者的離去,作者常常懊悔賢者埋葬在荒涼之地。隨后,詩人以山根入溪泉,流響出夜臺的景象,意味著賢者的精神永存并在宇宙間流傳。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希望,希望能夠像東方的子胥那樣,助力波濤高聳,讓崇高的精神永遠存在于世間。
賞析:
《寄題哀賢亭》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婉轉的情感表達,表達了對賢者的思念和對賢者精神價值的贊美。詩詞開篇以蒼蒼墓門樹和黃鳥的哀鳴作為意象,將賢者的離去與自然景物相映襯,形成一種凄涼的意境。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賢者埋葬地的不滿和懊悔,顯示出對賢者價值的認同和對其沉寂的遺憾。
在描繪自然景物時,詩人運用了山根入溪泉,流響出夜臺的形象,將賢者的精神與自然界緊密聯系在一起,表達了賢者的精神永恒存在的信念。最后兩句以東方的子胥為例,表達了詩人的期望,希望賢者的精神能夠像子胥一樣在歷史長河中顯現,為社會和人民做出卓越的貢獻。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歷史人物的引用,展示了作者對賢者精神的崇敬和對逝去賢者的懷念之情。這首詩詞通過表達對賢者的敬仰和對其精神的追求,呈現了一種理想化的情感世界,同時也表達了對社會和人民前途的美好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