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橐馳 / 作者:梅堯臣 |
鳴馳出西域,銜尾自連連。
漢驛凌云去,胡人踏雪牽。
常時識風候,過磧辨沙泉。
老覺肉封側,猶蒙錦帕鮮。
|
|
橐馳解釋: 《橐馳》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鳴馳出西域,銜尾自連連。
漢驛凌云去,胡人踏雪牽。
常時識風候,過磧辨沙泉。
老覺肉封側,猶蒙錦帕鮮。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西域交通線路上的馬車為主題,表達了旅行和邊疆生活的艱辛與奇特之處。詩人通過描寫馬車行進的場景,表達了對邊疆旅行的理解和感受,展現了邊塞風光的壯麗和邊疆生活的艱難。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形象描繪了西域馬車的奔馳景象。"鳴馳"和"銜尾自連連"形容馬車奔馳的速度和連綿不斷的馬隊。"漢驛凌云去,胡人踏雪牽"表達了漢人和胡人在邊疆上的往來和交流,同時也暗示了邊疆的嚴寒和艱險。
詩中提到的"風候"、"磧"和"沙泉"是邊塞地區常見的自然景觀。"識風候"表示詩人對邊疆的氣候和風情有所了解,"過磧辨沙泉"則表明他在旅途中能夠辨別沙漠中的道路和水源,顯示了他作為一個邊塞旅行者的聰明才智。
詩的最后兩句"老覺肉封側,猶蒙錦帕鮮"揭示了詩人在旅途中的辛勞和奔波,他已經年老體衰,但仍然堅持著邊疆巡查的工作。"肉封"指的是面部因寒冷而腫脹,"錦帕鮮"則表明他依然保持著精神的鮮明和高昂。
這首詩通過對邊塞馬車的描繪,生動地展示了邊塞風光和邊疆生活的艱辛。詩中融入了對風候、沙漠和邊塞旅行的描寫,體現了詩人對邊塞地區的深入觀察和了解。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邊塞生活的贊美和敬意,展示了邊塞人民的堅韌和不屈精神。整體上,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對比,展現了邊疆生活的苦難與壯麗,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