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獨直,寄蕭侍御 / 作者:白居易 |
憲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鷹猜課野鶴,驥德責山麋。
課責雖不同,同歸非所宜。
是以方寸內,忽忽暗相思。
夏日獨上直,日長何所為。
澹然無他念,虛靜是吾師。
形委有事牽,心與無事期。
中臆一以曠,外累都若遺。
地貴身不覺,意閑境來隨。
但對松與竹,如在山中時。
情性聊自適,吟詠偶成詩。
此意非夫子,馀人多不知。
|
|
夏日獨直,寄蕭侍御解釋:
《夏日獨直,寄蕭侍御》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在這首詩中,白居易表達了自己在夏日獨自登高時的心情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中文譯文:
夏日獨自登高,寄給蕭侍御。憲臺有文法之地,翰林清晰精密。鷹獵學習野鶴的飛行,駿馬的美德責備山麋。學習的責任雖然不同,但最終都歸于不適宜。所以在我心中,突然涌起相思之情。夏日獨自登高,白天變得很長,不知道該做什么。心境寧靜無他念頭,虛靜是我的良師。外形委身有事牽絆,內心無事期待。思緒一片空曠,外界的煩惱都像被遺忘了。身處其中,感受到大地的寶貴,心意安閑隨境而來。只要對著松樹和竹子,就像置身于山中時一樣。情感和性格得到了自由的發泄,吟詠也偶爾成為詩篇。這樣的想法并非只有圣賢才明白,其他人很多都不了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夏日登高時的心境和思考。詩中的“憲臺有文法之地,翰林清晰精密”指的是作者身處官場,處事嚴謹,對待文書有一套嚴格的法則。而“鷹獵學習野鶴的飛行,駿馬的美德責備山麋”則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卓越和美德的態度。作者認為,雖然人們追求的目標不同,但最終的歸宿都是不適宜的,暗示了世事無常、人生無常的哲理。
詩中的“忽忽暗相思”揭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波動,他在登高時忽然感到思念之情涌上心頭。而“日長何所為”則表達了作者對于時間的無奈和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度過漫長的夏日。
接著,詩中出現了“澹然無他念,虛靜是吾師”這樣的描述,表明作者在登高時能夠拋開繁雜的思緒,沉浸在寧靜的境界中,尋求內心的安寧與自我修養。
詩的后半部分著重描繪了作者在登高過程中的心境變化。外在的形態和責任使他感到牽絆,但內心卻期待著無事的寧靜。他的思緒逐漸空曠,忘卻了外界的紛擾。他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大地的珍貴,內心變得安閑隨和。他與松樹和竹子對話,仿佛置身于山野之中,情性得以舒展,吟詠也偶爾成為詩篇。
最后,作者指出這樣的心境并非只有圣賢才能理解,一般人很難領悟其中的意義。這句話提醒讀者,詩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需要通過對詩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才能真正領會。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夏日登高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在官場忙碌之余對內心追求寧靜和自我修養的渴望。作者通過與大自然的親近和對心境的調適,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滿足。這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內心情感的抒發,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自我體悟的哲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世事無常和個人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