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聲(修行里張家宅南亭作) / 作者:白居易 |
月好好獨坐,雙松在前軒。
西南微風來,潛入枝葉間。
蕭寥發為聲,半夜明月前。
寒山颯颯雨,秋琴泠泠弦。
一聞滌炎暑,再聽破昏煩。
竟夕遂不寐,心體俱翛然。
南陌車馬動,西鄰歌吹繁。
誰知茲檐下,滿耳不為喧。
|
|
松聲(修行里張家宅南亭作)解釋:
《松聲(修行里張家宅南亭作)》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月好好獨坐,雙松在前軒。
西南微風來,潛入枝葉間。
蕭寥發為聲,半夜明月前。
寒山颯颯雨,秋琴泠泠弦。
一聞滌炎暑,再聽破昏煩。
竟夕遂不寐,心體俱翛然。
南陌車馬動,西鄰歌吹繁。
誰知茲檐下,滿耳不為喧。
譯文:
明亮的月光下獨坐,前面是雙松的軒廊。
微風從西南方吹來,悄悄地穿過樹枝和葉子之間。
松樹發出凄涼的聲音,在半夜的明月前響起。
山間的寒雨聲和秋天琴弦的清音交織在一起。
一聽到這聲音就能洗去酷暑,再聽一次就能打破昏昏沉沉的煩躁。
整夜都不能入睡,心靈和身體都感到輕松。
南邊的道路上車馬喧鬧,西邊鄰居的歌聲和樂器聲繁盛。
但誰能知道,在這個屋檐下,耳中充滿的不是喧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寧靜而清涼的夜晚景象,以及它給詩人帶來的寧神和寬慰。詩人坐在明亮的月光下,眼前是一對松樹。微風從西南吹來,輕柔地穿過樹枝和葉子,使得松樹發出凄涼而悅耳的聲音。在靜謐的夜晚,雨水和琴弦的聲音相互交織,給人以清新和寧靜之感。
詩人傾聽松聲和雨聲,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清涼和舒緩,這使他忘卻了酷熱和煩躁。他整夜都無法入眠,但這并不帶來煩惱,反而使他的心靈和身體都得到了放松。在他的周圍,南邊的道路上車馬喧鬧,西邊鄰居的歌聲和樂器聲此起彼伏,但這些喧囂對他來說并不重要,因為他身處在這寧靜的一隅,心中充滿了寧靜和寬慰。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聲音,表達了詩人在寧靜中尋求心靈慰藉的情感。它展示了大自然給予人們的平靜和寬慰,以及在繁忙的世界中尋找片刻寧靜的重要性。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聲音的把握,詩人成功地傳達了他所感受到的寧靜和放松,使讀者也能在閱讀中獲得一份寧靜和思考的時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