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觀察法是以人類的感官運用科學的方法直接探究一些行為或事項并對觀察所得做系統化的分析解釋其意義藉以獲得某些推論。洪鎌德認為觀察是社會研究最早使用的技術之一它是依靠感官有計劃、有系統地對社會現象做持續性的探究以明了現象的結構與功能其間觀察者對被觀察者系采取一種接受的態度。張春興則認為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科學上最原始但也應用最廣的方法;幾乎從事任何研究都離不開觀察法。在心理學上有時在自然情況中對人或動物的行為進行直接觀察、記錄而后分析解釋以期獲得某種原則有時在預先設置的情境中進行;屬于前一種情形者稱為自然觀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屬于后一種情形者稱為控制觀察法(Controlled Observation)。自然觀察法是傳統的舊方法控制觀察法是改良的新方法。龍冠海認為進行觀察應限于直接可觀察的事象宜能重復進行者觀察記錄宜求量化單位應予具體文辭應求客觀而準確使不同的觀察者有一致的觀察結果。 觀察法的類型有的分為簡單觀察與系統觀察兩種。有的分為非參與觀察與參與觀察兩種。有的依控制范圍的大小以及觀察者對觀察物之間關系的不同分為:(1)非控制性觀察法(或稱局內觀察法或參與觀察法); (2)控制性觀察法; (3)實驗室的觀察法; (4)現場觀察法; (5)公開的觀察; (6)隱藏的觀察; (7)系統性的觀察法(Systematic Observation)。一般將觀察研究分為無結構的觀察(Unstructured Observation)與有結構的觀察(Structured Observation)前者又分為參與的及非參與的另一種則為實驗觀察法。 觀察的步驟與技術包括觀察前的準備決定研究目的有明確的觀察對象;以客觀的態度進行深入觀察、重復觀察、盡可能多人觀察并注意時間取樣可采用情境觀察法、真相觀察法或實驗觀察法;觀察時要詳加記錄可用行動摘錄法、評定量表法及軼事記錄法;觀察的結果須先加以驗證再加以論斷先將觀察收集的資料整理分類再分析綜合對所得資料作正確的解釋并分析所作的論點。 觀察法的優點有:(1)可當時實地觀察到現象或行為的發生可把握全盤、注意到特殊氣氛與情境; (2)能得到不能或不便直接報導及不肯接受訪問之資料; (3)在特殊設計或特殊情境下觀察者如不被注意到可獲得最真實之資料非其他方法所及; (4)受客觀環境影響不便在實驗室中進行者只能用觀察法; (5)與調查法相較事先準備好的表格及問題并不能道出受調查者全部生活或欲知事項觀察法可補其不足。但觀察法亦有缺點如:(1)因觀察者的個別差異容易產生觀察偏差或錯誤有時會過于主觀; (2)真正要觀察的事可遇而不可求有時只好事后訪問; (3)人類社會有許多現象不適宜或不可能直接觀察; (4)由于觀察者受時間、生理、心理等因素的限制使觀察研究亦受很大的限制:(5)所觀察的事項太復雜不能完全了解被觀察者的真相與內在意義; (6)缺乏對事件附屬原因的了解只能收集到片面資料; (7)除用特殊實驗觀察法外只能達到部分的預測不能達到控制的地步; (8)參與觀察法會因觀察者成為社區的一員而影響所要觀察的事項。
觀察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在自然而不加控制的情況下觀察個體行為是科學研究使用最廣和最早采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