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爵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蘇天爵(1294~1352)字伯修元河北真定人;原籍欒城。父志道曾任嶺北行中省左右司郎中是元代有名的循吏;家教甚嚴有自建之滋溪學堂藏書達萬余卷天爵自幼就能涉獵群籍熟悉掌故奠定日后精究史學的基礎。 趙汸〔滋溪文稿序〕說:「公世儒家自其早歲即從同郡安敬仲(安熙)受劉公(因)之學;既入胄監(國子學)又得吳公(澄)、虞公(集)、齊公(履謙)先后為之師故其清修篤志足以潛心大業而不惑于他歧;深識博聞足以折衷百代而非同于玩物。至于德已盛而閑之愈嚴行已尊而節之愈密出入中外三十余年嘉謨偉績著于天下而一誠對越中立無朋、屹然頹波之砥柱矣。」 仁宗延佑四年(1317)天爵在國子學考試時所作之文為試官馬祖常所激賞列為第一;天爵遂由此踏入仕途先后曾任仕郎、大都路薊州判官監察御史、奎章閣授經郎、禮部侍讀等職。其間曾三度供職史館:第一次在泰定元年(1324)任翰林國史院典籍官升應奉翰林文字;第二次在至順元年(1330)預修〔武宗實錄〕二年升修撰;第三次在元統二年(1334)預修〔文宗實錄〕遷翰林待制尋除中書右司都事兼經筵參贊官前后三次共歷八年。除預修〔武宗實錄〕、〔文宗實錄〕外又參修〔英宗實錄〕、〔經世大典〕等。 天爵少時好博觀前言往行以為師法;及入史館因與袁桷、虞集等大師共事見聞益廣;加以館藏豐富天爵有置身寶山之樂;每日手抄元初諸名公與當代聞人逸士著作矻矻不休毫無倦容終于完成〔元文類〕及〔元朝名臣事略〕兩部巨著。 〔元文類〕是一部元代詩文總集共七十卷。〔元朝名臣事略〕共十五卷所錄名臣四十七人。除以上二書外據〔元史〕載:尚有〔滋溪文稿〕三十卷、〔詩稿〕七卷、〔松廳草疏〕五卷、〔春風亭筆記〕二卷。另有〔遼金記年〕及〔黃河源委〕二書皆未及脫稿。據近人蕭啟慶考證〔元朝名臣事略〕為纂修元代后妃功臣列傳之主要藍本。清朝官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詩稿〕、〔松廳草疏〕、〔春風亭筆記〕、〔遼金記年〕、〔黃河源委〕諸書均未著錄可能在清代已失傳。唯該提要中另錄有天爵著〔治世龜監〕一卷、〔劉文靖公遺事〕一卷則為〔元史〕蘇天爵傳所未載。 〔元史〕本傳稱:「天爵為學博而知要長于記載。」又說:「為文長于敘事平易溫厚成一家言而詩尤得古法。……于時中原前輩凋謝殆盡天爵獨身任一代文獻之寄討論講辯雖老不倦。」晚歲復以釋經為己任學者因其所居稱為滋溪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