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賊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國賊是指專顧自己的官位俸祿而不以道義輔佐君主的臣子。〔韓詩外傳.卷四〕中的一則文章把大臣區(qū)分為大忠、次忠、下忠、國賊等四種品級。大忠的臣子能以道義覆蓋君主而感化他;次忠的臣子是用美德來引導(dǎo)君主而輔佐他;下忠的臣子是以正道諫諍君主而埋怨他。至于不顧公道正義茍且偷安逢迎君主以保障自己祿位的人就叫做「國賊」。并且舉例說:像周公那樣輔佐成王可說是大忠;像管仲那樣輔佐齊桓公可說是次忠;像伍子胥那樣勸諫吳王夫差常常率直的指責(zé)夫差的錯(cuò)誤反而被夫差所殺可說是下忠;至于曹觸龍助紂為虐則可說是國賊。這些人都是人臣的表現(xiàn)卻有吉兇和賢與不肖的差別對國家也利害不同。國賊便是如〔詩經(jīng).巧言篇〕所說:「不認(rèn)真做分內(nèi)的工作使君王受到傷害。」
國賊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危害或出賣國家的奸人。《后漢書.卷五一.橋玄傳》:「奸人無狀玄豈以一子之命而縱國賊乎!」《三國演義.第六九回》:「二人感憤流淚怨氣沖天誓殺國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