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術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槍為中國古兵器之一屬長器械為木桿梢端套一金屬尖頭而成主要用于刺擊。槍乃自矛所演變而來周代五兵中用矛到了晉代始出現銅槍頭為「槍」之濫觴。槍術為使用槍之技術及其練習方法由于槍為古代征戰重要利器技術發展甚早流傳極普遍故在歷史上頗多記載。〔宋史.李全傳〕載有李全用槍之精號稱「李鐵槍」其妻楊妙真亦精于槍術自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明代抗倭名將唐順之著有〔六合槍譜〕傳世;同為抗倭名將戚繼光亦于其所著之〔紀效新書〕中十分詳盡的介紹槍法;明代吳殳之〔手臂錄〕是集槍法大成之著書中對當時各家槍法做了分析。 「槍術」一詞于今之概念有二:一是指傳世的各派槍之技法及其套路之通稱;一是指武術競賽項目之一。例如一九九零年及一九九四年亞運武術競賽項目之「槍術套路」其招式內容擷取傳統技法經設計編排而成凡參賽者均需演練槍術之規定套路。 近世國術以刀、槍、劍、棍為四大器械而國術諺語中有「一寸長一寸強」之說因此槍被稱為「百兵之王」由其技術發展之豐富可見一斑。傳世槍法聞名者有楊家槍法而在臺灣常見者有少林槍、六合槍、太極十三槍、梅花槍等不勝枚舉。槍術基本技法以攔、拿、扎為主。槍桿外旋圈為攔內旋圈為拿攔拿為格檔防架技術扎為刺擊動作諺謂「槍扎一線」正因槍之主要攻擊為直線的進出輔以身法的運用槍的技術風格有「槍似游龍」的說法。槍由槍頭、槍纓、槍桿組成現今一般使用長度以短于本人立正直臂上舉的長度并以能舞起槍花為度一般稍短者舞花槍較靈活亞運武術賽之規定用槍屬此類。古時用槍較長有丈二以上之大槍其技法略異。 槍之槍頭多為鐵制一尖兩刃有脊常見長度在三寸至五寸間。槍纓在從前多為犀牛尾、犁牛尾制成扎于槍頭底腰處(庫口)其作用是抖灑開來以迷亂對方兼用其擋血。槍桿部分以白臘桿為佳古時也有鐵制槍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