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王逸字叔師東漢南郡宜城人。安帝元初年間為校書郎;順帝時宜至侍中。著有〔楚辭章句〕行于世為現存最早的〔楚辭〕注本除注釋字句外并對作品的產生背景和思想藝術特色作較全面的說明、評價。另著有賦、誄、書、論及雜文共二十一篇及作漢詩一百二十三篇由后人輯為〔王叔師集〕。 王逸有關道德人格的教育思想寄托于對屈原及其作品的評論。在〔楚辭章句.序〕中逸闡明〔論語〕所載孔子認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觀點并呼應西漢劉安〔離騷傳〕認為屈原作品義兼〔國風〕、〔小雅〕可與日月爭光的立論而駁斥班固片面的不同看法。首先王逸針對班固貶低屈原人格為「露才揚己」而稱譽屈原的人格之美為:「膺忠直之質體清潔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其次將屈原的志行與歷史、社會、政治相結合反對班固「全命避害」的生命意識及明哲保身的批評主張「人臣之義以忠正為高以伏節為賢故有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發揚屈原與濁世抗爭的精神。其三逸以儒家「依托經義」的文學觀點揚舉屈原文章針對班固批評屈原「多稱昆侖、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正經義所載。」對〔離騷〕的許多題材、用語和儒家經典一一對照互相比附藉此肯定屈原作品的價值是「依托五經以立義焉」。又說:「屈原履忠被譖憂悲愁思獨依詩人之義而作〔離騷〕上以諷諫下以自慰。」要之贊揚屈原能如經義般正視社會直接面對人生的諷諫意識。王逸認為產生在黑暗時代的文學其社會意義及教育作用就在于「怨主刺上」符合孔子以「興、觀、群、怨」論詩的精義而不同于某些漢儒片面強調「溫柔敦厚」的詩教。由此可知雖然王逸也會因過于牽強附會而傷及屈原作品的文學特點但卻對〔楚辭〕的教育作用有所稱揚。
王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