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風格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洛可可風格是十八世紀初源于巴黎的一種純粹裝飾性、精致的藝術風格主要流行的地區在法國、德國和奧國;法國的洛可可反映了富足、上流社會時髦的一種新生活風格而德國則在自身的風格中創造了天堂般幻想的境界。洛可可風格最初是對路易十四時期凡爾賽宮那種自大豪華、過度拘泥于禮儀生活的反動而形成一種優雅愉悅、不拘形式近似于中產階級享樂主義的新生活方式。不同于巴洛克藝術的莊嚴、熱情而顯示出柔弱和纖細;亦不同于巴洛克時期對英雄和唯理概念的贊頌而是富于唯美精神為藝術而藝術。「洛可可」一詞源于法語rocaille涵意是貝殼形、巖狀裝飾;主要的裝飾造形采用C形、S型的漩渦曲線以及不對稱的設計色彩方面則以明快柔和的象牙白、粉紅和金色為流行色以表現纖細、輕巧、明朗、華麗的裝飾風格這種風格不僅表現在建筑裝飾上亦適用于家具、地毯、瓷器和金銀器的設計上。 洛可可繪畫的主題大都以雅宴圖、風俗畫和肖像畫為代表通常表現輕松愉悅而典雅的情調;繪畫的風格則均是自然而客觀的描繪強調主觀感受的再塑造不表現光而是注重色彩的對比關系和裝飾性對后來的野獸派(Fauvism)影響頗大。最典型的洛可可畫家有:華鐸(Antoine Watteau 1684~1721)、布雪(Fran?ois Boucher 1703~1770)和弗拉戈納爾(J.H. Fragonard 1732~1806)。華鐸的作品突破路易十四時期古典主義的束縛畫風富于抒情性且畫中人物多帶有沉思憂郁之感具寫實主義傾向;他的繪畫反映出當時的法國正從浮華的巴洛克時代進入洛可可時期華美莊嚴的社會寫景繪畫正逐漸的取代了原本充滿宗教性及歷史性的繪畫同時也意味著藝術監賞眼光的轉變逐漸接近中產階級的藝術品味。布雪的作品則充分表現出洛可可時期的法國趣味其風格為色彩精細、形式柔美、技巧熟練和浮華主題;而弗拉戈納爾的風格則為輕快、有力、流暢具有詩意繪畫主題多為風景畫、肖像畫和裝飾畫表現典型的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可說是西歐最后一個共同的藝術潮流并且是當時藝術家的所有風格。洛可可之后就沒有所謂共同的時代藝術風格尤其是十九世紀之后每個畫家都努力尋找屬于自己的表現方式建立自我獨特的風格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此外洛可可也代表了從文藝復興(Renaissance)以來一個走向動態和自由原則發展的最后階段而它自由、客觀的表現手法也達到了現代寫實主義所標榜的準確和輕松。總而言之洛可可為新的藝術鋪好了路一方面貶抑巴洛克的古典主義傾向一方面又以生動的風格影響了印象派(Impressionism)技巧的敏感性這些都比文藝復興或巴洛克藝術更適當的表達了中產階級的藝術情緒。然而于一七四零年代以后趨于衰落為重振希臘羅馬藝術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