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王充(27~98/104)字仲任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生于會稽郡的上虞也就是現在浙江省紹興縣東。王充從小就很聰明會寫文章后來到洛陽入太學做過班彪的學生。 王充好學不倦遇到書就讀讀后即能背誦但只求訓詁大意卻不守師法章句。因為家貧無力購書常到洛陽書店閱讀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回家后在家鄉教授生徒。后因家境不好又出來從事公職;由于性情孤傲常和主管意見不合招致嫌怨被中傷去職。 王充好發議論見解很特別認為一般人讀死書多失真意。乃謝絕應酬專心著作。他在屋里窗臺等處都放置刀筆有所發見馬上寫下來遂作成〔論衡〕八十五篇共二十余萬字。 揚州刺史董勤邀請他擔任從事后轉治中做了兩年又辭職回家。他的同鄉朋友謝夷吾上書朝廷說他的才學可比美孟子、荀卿、揚雄、劉向、司馬遷等人漢章帝特下詔徵召他后因病未成行。 后來他年紀已近七十生活拮據晚景十分不好;乃著〔養性書〕十六篇以自寬解;現此書不傳。和帝永元中病卒于家〔后漢書.列傳〕第三十九有傳。 王充的思想可以說完全是當時時代頹勢的反動。他主張破除世俗迷信崇尚自然主義。在所著〔論衡.知實篇〕中說:「凡論事者違實不引證驗則雖甘義繁說眾不見信。」又在〔對作篇〕中說:「論則考之以心效之以里浮虛之事輒立證驗。」此種符合近代科學精神的方法論是王充思想申最被推崇的部分。 王充對于人性有其精到的看法。他把古來各派的性說一一加以批評認為自孟子以下無論那一家的說法都「未盡性之理」。他在〔本性篇〕中說:「人性有善惡猶人才有高下也。高不可下下不可高。……稟性受命同一實也。命有貴賤性有善惡。……九州田土之性善惡不均故有黃赤黑之別上中下之差。……余固以孟軻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孫卿言人性惡者中人以下者也。揚雄言人性善惡混者中人也。」后來韓愈的性三品說即是祖述王充的意思而加以擴充的。所以近人曾說:「充之書載論性之言最備。」 王充的思想雖然受道家的影響攻擊儒家的地方很多但卻承認儒家的禮義在社會上的效用。他認為禮義不但有防患的消極作用更有教化的積極意義。所以他引用孟子的話說:「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儒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此上化也非人所見。」是相當精辟的議論。
王充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王充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 27~100?)字仲任東漢會稽上虞人。博通百家之言持自然之論反對災異之說。著有《論衡》八十五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