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風格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巴洛克風格是指十七世紀意大利的一種藝術風格以及受其影響的歐洲和拉丁美洲地區的藝術風格。巴洛克(baroque)原意是指奇形怪狀、有瑕疵的珍珠后來用為指謂所有不合邏輯、荒誕怪異的事物。十八世紀的古典學者認為十七世紀畫家蔑視古典藝術標準以及雕塑家異常夸張的造形處理違反自然的規律于是使用「巴洛克」一詞來加以譏貶直到十九世紀學者才對十七世紀的巴洛克藝術有較持平公允的看法。 巴洛克藝術的形成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密切關系。當時新興的羅馬天主教教會抬頭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得到鞏固使得教皇和王室貴族成了藝術熱心的支持者企圖以藝術來宣揚天主教教義和顯示帝王的神圣偉大;因此巴洛克藝術首重情境的傳達使觀賞者如身歷其境以產生高昂的情緒。因而巴洛克藝術顯示出的風格乃是雄偉壯觀、異常華麗不同于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的嚴肅、合蓄和均衡而表現激烈的動感、緊張的氣氛將感情寓于感性的形式之中以引發觀賞者的情緒;同時注重光的效果以強烈的明暗對比和對角線的構圖表現激動、浮夸的感受以震撼觀眾而產生難忘的視覺印象。 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包括建筑、繪畫和雕刻意大利羅馬可說是當時藝術的中心。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有:卡拉瓦喬(Caravaggio 1573~1609)和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 1560~1609)。卡拉瓦喬的作品以強烈的明暗對比營造一種深刻的詩意及單調黑暗的背景使留白的空間預示著激烈的主題;卡拉齊的作品則包含巴洛克風格和傳統古典風格類似拉斐爾的均衡、和諧同時也運用視覺幻象法(illusionism)和裝飾性的配飾以顯示巴洛克華麗浮夸的風格。到了巴洛克極盛時期約一六三零年意大利最重要的藝術家為貝尼尼(G.L. Bernini 1598~1680)打破了藝術形式的界限試圖在雕刻上表現繪畫的效果。他的作品富動感、細膩鮮活在繁復夸張中顯示無限的氣魄很能感染觀賞者的情緒并引發虔敬的宗教情懷。而在法國路易十四的王室官方風格可說是意大利巴洛克的一種古典化翻版;此外法國巴洛克的代表畫家為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他可說是法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認為藝術應表現主題的心思而不是浮夸的畫面因而拓展了巴洛克古典化和知性的風格排除了感性和激情使得作品呈現出高雅、莊嚴、合乎邏輯、有條不紊的古代藝術風格形成法國巴洛克的特點。而佛蘭德斯的巴洛克風格則以魯本斯(P.P. Rubens 1577~1640)為代表他的作品表現了典型的巴洛克風格;顏色燦爛輝煌筆觸自由人物表情豐富姿勢堅貿而充滿力量顯示出一種對肉身力量的信心和虔敬以及對生命宗教式的感恩。此外十七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首推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1606~1669)作品藉由戲劇性的光和影的視覺效果營造內省的深沉并對人的本質賦予同情。巴洛克時期在十八世紀隨著它獨特的風格轉變為洛可可風格(Rococo Style)而告結束。
巴洛克風格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歐洲十六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流行的反古典主義藝術新風格。打破文藝復興以來均衡、細致的風格采取曲線、不對稱的構圖設計強調力與動作的表現。其壯麗、奔放的風味正反應當時歐洲君主炫耀奢華的心態。在建筑上多采用橢圓形空間及具多彩的裝飾和雕刻品以意大利建筑家貝尼尼設計的圣彼得大教堂為其代表。美術、雕塑則重視光線的戲劇效果和人物的動感代表人物有魯本斯、林布蘭。巴洛克音樂在音樂史上是指十八世紀中葉的歐洲音樂重視即興創作與聽眾一體的混同效果具繁富的細節和對比。當時為教會及貴族演奏的小型室內樂團開后來大型管弦樂的先河而西洋歌劇也在此時稍具雛形代表音樂家有韓德爾、巴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