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民間信仰指民間基于安身立命信仰需求所表現的宗教心態。基本上這與道、佛兩種組織性宗教有關卻又表現出較素樸而普化性的信仰方式它表現于宮廟神明、節慶祭典的信仰習俗中也在家庭及個人需要時表現為諸般生命禮儀中的思想行事。在中國傳統宗教中較有組織的道、佛二數多以教團在特定的宮觀、寺院中根據創教及弘教者所創發的教義、制度實踐其修持及儀式行為。相對于此民間信仰較近于通俗化的道、佛二教這是傳承自閩、粵地區的信仰習俗而有在家的齋教和道教、法派與不同籍屬的移民聚落密切結合。在聚落中凡有公廟、角頭廟所崇奉的神明根據主祀、附祀及陪祀神的千秋圣誕而有定期、周期的活動并配合節慶此即是「年例」。這類信仰習俗多由寺廟中的執事人員自行舉辦而較隆重的則需委請專業的在家道士、法師主持如作三獻、禪斗或建醮之類這是道教或法派根據其專長為聚落進行公開的、集體的信仰行為。除此之外道教或法派、齋教等地為聚落內的居民執行其宗教職能在生命儀禮中從出生、成人、婚娶以至于死亡也都是傳統禮俗與宗教人士密切結合而成為信仰行為:諸如婦女妊振的法術如安胎、栽花換斗等需由紅頭法師執行;在成長過程中保重度厄也有諸多度生的紅頭法閻山法派(含三奶派、普歷派、法主公派等)所行的即是較素樸的道法;也可由乩童或紅姨等降神處理。等成年或婚嫁時要「拜天公」則道士、法師也可幫忙完成叩謝天恩的報謝儀式。道教、佛教與帝民生活的關系就是民眾可以自行執行但是除根據傳統禮俗外大多會委請宗教人士特別是涉及生命的終極問題時諸如喪、祭之類在宗籍優占區的烏頭道士、漳(部分)及粵客優占區的齋教香花僧就常成為主持拔度、超薦等「作功德」的重要人物。所以現在的民間信仰從私的「家庭的」到公的(集體的)雖不像道、佛二教之有傳承的教義、制度卻也共同擁有其文化認同基于相同或相近的宇宙觀、生命觀針對生命中諸般關口進行相關的儀式:其中較簡單的固可由民眾自行處理或根據禮俗而行;但是一旦涉及神恩的祈求就習慣委由道、佛二教來執行因為神職者確是擁有其專業的職能也較能深入理解諸種禮儀的儀式及意義。至今已有其民間信仰是一種兼含有在家道、佛及儒教并有深厚民俗色彩的信仰習俗。綜言之民間信仰崇拜的對象包括膜拜自然、崇拜圣賢、敬拜祖先、酬拜鬼魂四方面。
民間信仰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社會大眾所信仰的宗教亦包括迷信、占卜、咒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