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奏鳴曲一字早在十三世紀已出現至巴洛克時期則泛指所有的器樂曲而不論其樂章數目之多寡以有別于聲樂作品。巴洛克時期的奏鳴曲因其演出地點、使用樂器之不同可以分為教堂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內奏鳴曲(Sonata da camera)。前者在教堂中演奏以管風琴為主要樂器經常為四樂章「慢-快-慢-快」的結構;后者乃巴洛克時期重要的宮廷音樂大鍵琴為主要樂器樂章數目不一經常由不同之舞曲串接而成有如巴洛克時候的組曲(Suite)。在器樂開始獨立發展的巴洛克時期幾乎所有的作曲家都曾為不同的樂器寫過奏鳴曲。 古典時期可說是奏鳴曲發展的黃金時期海頓(F. Joseph Haydn)、莫札特(W.A. Mozart 1756~1791)、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是重要的作曲家。以司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的意大利序曲為標準的三樂章「快-慢-快」結構逐漸形成而四個樂章則演變成「快板-慢板-詼諧曲-快板」的形式含有三段: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的曲式稱為「奏鳴曲式」。古典時期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幾乎是使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通常用奏鳴曲式或三段式第三樂章為三段式終樂章則為奏鳴曲式或輪旋曲。在樂器使用方面古典時期奏鳴曲的發展以鍵盤樂器為重大量的鋼琴奏鳴曲于此時誕生。除此以外亦有許多其他樂器為主、鋼琴為輔的奏鳴曲作品奏鳴曲和鋼琴的使用幾乎脫不了關系;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鳴曲為此一時期的經典作品。另一方面在三樂章的標準結構之外二樂章和四樂章的奏鳴曲亦不時可見。 十九世紀期間奏鳴曲的發展以突破古典時期的模式為目標;規模龐大的單樂章奏鳴曲開始出現例如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與其他的器樂作品種類相較奏鳴曲在古典時期器樂作品占有的重要地位已不復見。進入二十世紀新古典主義的興起使得奏鳴曲再獲重視但是奏鳴曲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更趨自由;樂章數不限曲式不拘亦不限于為鋼琴所寫隨作曲者的作品而各有其不同的訴求。
奏鳴曲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一種包含三個或四個獨立樂章的器樂大曲由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樂等分別或聯合演奏。如鋼琴奏鳴曲、長笛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等。
奏鳴曲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一種樂曲的演奏形式。包含三或四個獨立樂章的器樂套曲由鋼琴獨奏或搭配一件管弦樂器合奏。如:「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長笛奏鳴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