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經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石經」在我國一般是指鐫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經典又作為國家的標準經書版本。最早的石經是西漢平帝時王莽命甄豐寫〔易〕、〔書〕、〔詩〕、〔左傳〕等而刻成的石經今已王佚。目前尚可見到遺跡的石經有以下幾種: 1.熹平石經:刻于東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原本是由蔡皂以隸書寫成包括〔易〕、〔書〕、〔魯詩〕、〔儀禮〕、〔春秋〕和〔公羊傳〕、〔論語〕等。2.正始石經: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刻石有古文、小篆、隸書三種字體所以又稱「三體石經」。3.唐開成石經: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刻包括〔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字體為楷書。4.蜀石經: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國君孟昶命冊昭裔監刻始刻于廣政元年(938)包括〔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論語〕、〔孝經〕、〔爾雅〕;字體為楷書。5.北宋嘉佑石經:北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刻成包括〔易〕、〔書〕、〔詩〕、〔周禮〕、〔禮記〕、〔春秋左傳〕、〔論語〕、〔孝經〕、〔孟子〕;有隸、篆兩種字體。6.南宋高宗御書石經: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御筆親寫包括〔易〕、〔書〕、〔詩〕、〔左傳〕、〔論語〕、〔孟子〕以及〔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學記〕、〔儒行〕、〔經解〕等篇。7.清石刻十三經: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成十三經立于太學嘉慶八年(1803)曾加以磨改。
石經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石刻的經書。始于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此后歷代都有石經如熹平石經、正始石經、開成石經等。今可考見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經為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