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六典的意思有二種:一為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統稱「六典」。這六典分屬大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主管;而此六官則總歸屬于大宰。典出〔周禮〕。〔周禮.天官.大宰〕云:「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日據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日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日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日刑典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日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鄭玄〔注〕云「大日邦小日國;邦之所居亦曰國。典常也經也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也;邦國官府謂之禮法常所守以為法式也。常者其上下通名。擾猶馴也。統猶合也。詰猶禁也。〔書〕曰:『度作詳刑以詰四方。』任猶凄也。生猶養也。」 為了方便讀者將〔周官〕原文譯成語體:「太宰的職務是執掌修立治國的六種典章制度以便輔佐周王統治諸侯國家。第一是治典;用以統治各國治理官府經紀全民;第二是教典用以安定各國教育官府訓化百姓;第三是禮典用以協和各國統御百宮讓萬民和睦相處;第四是政典用以平服各國使百官各安于自己的位置百姓稅負平均;第五是刑典用以制止各國叛逆誅罰犯法的官吏糾察不規的百姓;第六是事典用以使各國富強百官立功萬民得以生養送死。」 二為六法指殷之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六官所掌之法。典出〔禮記.曲禮下〕云:「天子建天官先六人;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其司六典。」鄭玄〔注〕云:「典法也。此蓋殷時制也。同則大宰為天官大宗曰宗伯;宗伯為春宮人史以下屬焉。大士以神仕者。」 總之「六典」于古代有二種意思一是〔周禮〕的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一是〔禮記〕的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前者系屬于周制后者系屬于殷禮。
六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周代輔佐帝王治理邦國的六種法典。即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隋代宮廷中的女官。即典琮、典贊、典櫛、典器、典執、典會。《隋書.卷三六.后妃傳.序》:「又采漢、晉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