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明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浮明」是清代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的哲學用語意指缺乏真實感受的認識或知識。 儒學傳統認為真實之知并不是單純的感官經驗而是一種有實在感受的知識也就是經過深刻思辨而賦與其價值體認其意義進而確立對待它的合宜方式這樣的知識才是與自己相關聯的真實知識。王夫之指出:這種真實之知是來自于心之誠和耳目感官之明。所謂誠是指心靈本質的充分發展既包括清明精確的認識力也包括懇切真實的關注意向。心極誠而引導耳目知覺便能得到真實知識。若是心不誠只憑感官去認識用之于自然最多只能得精確的物象而沒有真實的關聯感;用之于人倫最多只能辨析一些倫理規范而缺乏真實的情意。這些都叫做「浮明」表面上好像明了一些事理其實是與自己不相干的、浮淺的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