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焦慮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考試焦慮 |
繁體: | 考試焦慮 |
拼音: | kao shi jiao lv |
讀音: | kǎo shì jiāo lǜ |
英語: | Examination Anxiety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考 試 焦 慮 |
造句: | 暫無此詞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考 試 焦 慮 |
|
考試焦慮解釋
|
考試焦慮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考試焦慮是焦慮反應(anxiety reaction)或焦慮狀態(anxiety state)的一種在焦慮分類中屬于「一般性焦慮癥」(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是一種心理上對考試(或學業壓力)沒有把握而產生的恐慌因害怕失敗(或一再失敗)而產生的恐懼因被剝奪安逸、舒適而產生的厭煩、排斥因擔心被嘲笑(競爭失敗而自尊受損)而產生的憂慮、逃避因一種內在的趨避沖突(不喜歡考試卻又無其他退路)而產生的煩躁、不安因企圖有所進步、達到目標(自訂或父母師長的期望)卻達不到而喪失自信、感到痛苦因必須長期承受(忍受)「考驗」而覺得壓力日增、生活緊張。總之是一種相當復雜的不愉快感受除情緒感受外還伴隨生理不適(頻尿、瀉肚子、盜汗、失眠、心悸等)以及行為上的失常(有時稱為考試失常)。其直接原因是來自必須參加升學考試或一般考試(學校的平時考、月考以及在社會上各種就業考、升等考等)所造成的壓力但真正的原因卻不明確可能是父母期望過高、自我期許嚴苛、過度的競爭、完美主義、失敗主義、錯誤的自我觀念(自我認識不足)、不合理的認知或想法、過去失敗的經驗、個性(依賴、內向)、外控型人格等。尤其我國的傳統士大夫觀念使得父母對子女(以及老師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期望均甚高從小學開始考試的負擔就頗重。相對的因考試而造成的焦慮感在數量及程度上與日俱增。目前我國學生承受考試壓力的時間甚長(從小學至研究所歷經高中聯考、大學聯考、研究所入學考、研究所學位考以致畢業后仍有許多考試)故許多研究均發現我國學生之焦慮反應主要來自學業因素(考試壓力)不論成績優秀或學習失敗的學生均有程度不等的焦慮現象發生嚴重者導致生理疾病、精神病及自殺。而且焦慮持續的時間均頗長。 理論上并非所有的考試焦慮都有負作用而是視焦慮程度高低及個人能力強弱而定。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努力程度但能力較高者較能克服焦慮的感受較簡單的考試不受焦慮情緒的影響平時焦慮較少者學業成績較優。由于「適度的焦慮」并無基準所以較為可靠的作法仍是設法降低、克服個人的焦慮避免不正確的減除焦慮方式(不當的防衛方式)才可消極的避免焦慮癥狀的惡化。 改善考試焦慮的方法包括︰ 1.認知:面對現實(包含環境及個人兩方面的真實狀況)找出自己產生焦慮的真正原因(含錯誤想法);以「反向思考」逐步糾正自己不合理的錯誤觀念;以「解決問題策略」漸近解決困難(學科上的、個人能力上的);以「自我分析」(包含能力測驗、性向測驗等)確認自己未來的方向(升學、就業的抉擇)。總之減少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就著力所能及的范圍努力以赴使自己的目標有達成的可能。 2.行為:考試焦慮的產生及加劇常因過去考試成績不佳而致的惡性循環。即考試壓力引發焦慮癥焦慮癥又轉而對考試產生不良影響。因焦慮而不能專心念書注意力不能集中更無法記憶及思考。考試成績不佳除智力因素之外常因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不當而致故矯治考試焦慮可由「讀書指導」著手教導適合個人的、有效率的讀書方法以讀書為目的不以成績為念。 3.生理:即「松弛訓練」藉放松肌肉而學習放松心情避免持續的緊張狀態包括矯正失眠、食慾不振、頭痛等生理癥狀。 4.心理輔導:輔導學生因考試焦慮的潛在心理因素而形成的人格問題如失敗主義、完美主義等。使個人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能力、不苛求及自責以能自行克勵盡力學習為第一義。
|
|